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谯角咿呜到枕边,
边情似向曲中传。
梅花三弄月将晚,
榆塞一声霜满天。
织锦佳人应有恨,
枕戈老将想无眠。
争如二月春风市,
卖酒楼头听管弦。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谯楼角声悠悠传来,
那边的情思似乎在曲调中荡漾。
梅花三度吟唱,月色渐渐昏暗,
榆塞传来一声霜响,遍布天空。
织锦的佳人应该心中充满怨恨,
枕戈的老将却辗转难眠。
不如在二月春风的热闹市场,
在酒楼头听那悠扬的管弦乐。
注释:
- 谯角:指的是谯楼的钟声,古时用来报时,常常带有哀伤之感。
- 梅花三弄:指梅花的声音,形容其清幽和高雅。
- 榆塞:通常指边塞的榆树,象征边疆的寒冷和孤寂。
- 织锦佳人:指精美的女子,可能象征着失意的爱。
- 枕戈:指将兵器枕于头旁,形容老将的战斗经历与无法安眠的困扰。
- 二月春风:象征着春天的温暖与生机,代表着繁华的生活场景。
典故解析: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梅花常常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尤其在寒冬中盛开的梅花,常被赋予孤傲的气质。
- 春风:二月春风象征着万物复苏的生机,代表着希望与欢乐的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庚,宋代诗人,字子华,号白云山人,生于南宋时期,作品多描写山水与人情,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抒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诗人面临国破家亡的困境,内心充满惆怅与无奈,通过对角声、梅花等意象的表现,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闻角》通过描写边关的凄凉景象与内心的孤独,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开篇的“谯角咿呜”便以悠扬的角声带出一种沉重的氛围,角声的低沉似乎在传递着某种情感,仿佛是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梅花三弄”则用梅花的清幽与月色的昏暗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凄凉的美感。接下来的“榆塞一声霜满天”将视角转向边疆,凛冽的霜声映衬出孤独与寒冷,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末尾的“争如二月春风市”是一种对比,诗人向往春天的温暖与热闹,渴望逃离如今的孤寂与哀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谯角咿呜”引入夜晚的氛围,表达了对往事的思念。
- 第二联“边情似向曲中传”则暗示边疆的情感与音乐的交织,情感深邃。
- 第三联描绘梅花与月色的交融,象征着孤独与美丽。
- 第四联以“榆塞一声霜满天”加重了边关的寒冷,表达了对家国的忧虑。
- 第五、六联通过“织锦佳人”和“枕戈老将”的对比,展现了不同身份的人在逆境中的感受。
- 最后两句则以“二月春风市”引入生机与欢乐,为全诗增添了一丝希望的色彩。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边疆的孤独与音乐相结合,使得情感更为生动。
- 对仗:每两句的结构和意象形成了美妙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 谯角:象征孤独与思念,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情感。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承载着诗人的孤独与美好回忆。
- 榆塞:代表边疆的冷酷与孤寂,揭示出对家国的忧虑。
- 春风:象征温暖与生机,预示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谯角咿呜”指的是什么? A. 鼓声
B. 钟声
C. 角声 -
“梅花三弄”中的梅花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坚韧
C. 愉悦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希望
C. 绝望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对月》
诗词对比: 可以将《闻角》与李白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两者均以夜晚的景象为背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感,但黄庚的作品更侧重于边塞的孤独与历史的沉重,而李白则更倾向于对家乡的怀念与对兄弟的牵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