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蓝水警尘梦,夜吟开草堂。
月临山霭薄,松滴露花香。
诗外真风远,人间静兴长。
明朝访禅侣,更上翠微房。
白话文翻译: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坐于蓝溪旁,清澈的溪水似乎唤醒了他梦中的思绪。他在草堂中吟诵诗篇,月光洒在薄薄的山雾之上,松树上凝露,散发着花香。诗外的真正风景远离尘世的喧嚣,而人间的安静使人的兴致更加持久。明天他打算去拜访禅宗的朋友,继续攀登那翠绿的山房。
注释:
- 蓝水:清澈的溪水。
- 警尘梦:警醒尘世的梦境,意指溪水的清澈使人清醒。
- 草堂:指的是简陋的居所,通常用于隐居或吟诗。
- 月临:月亮照耀。
- 山霭:山中的薄雾。
- 松滴:松树上滴落的露水。
- 诗外真风远:指诗意之外的真正风景,意指超脱尘世的境界。
- 禅侣:意指修禅的朋友。
典故解析:
- 草堂:自古以来,草堂作为隐士的居所,象征着隐逸生活。
- 禅:禅宗是中国的一种佛教流派,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哲理的思考,常以闲适的心境描绘山水之美。
创作背景:
《蓝溪夜坐》创作于诗人隐居生活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山水的向往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蓝溪夜坐》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夜晚的静谧与蓝溪的清澈,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超然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蓝水警尘梦,夜吟开草堂”将读者带入一个梦幻般的境地,溪水的清澈不仅唤醒了诗人的思绪,也是对尘世繁杂的警醒。接下来的“月临山霭薄,松滴露花香”描绘了一幅清晰的自然图景,月光、山霭、松露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令人陶醉。最后两句“诗外真风远,人间静兴长”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在喧嚣人世之外,真正的风景和安宁能够带来的持久兴致。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内心宁静及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蓝水警尘梦:蓝色的溪水使人清醒,暗示梦中的追求与现实的觉醒。
- 夜吟开草堂:夜晚在草堂中吟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 月临山霭薄:月光照耀着薄雾的山峦,描绘了宁静的夜景。
- 松滴露花香:松树上滴落的露水和花香,增强了自然的生动与美丽。
- 诗外真风远:诗意之外的真正风景,暗示一种心灵的超脱。
- 人间静兴长:在世俗的喧嚣之外,内心的宁静使兴致持久。
- 明朝访禅侣: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友谊的重视。
- 更上翠微房:继续攀登更高的山房,象征着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蓝水比作梦境的警醒,形象生动。
- 拟人:松树滴露,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情感。
- 对仗:如“月临山霭薄,松滴露花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蓝水:象征清澈与宁静。
- 月光:象征明亮与希望。
- 松树:象征坚韧与自然。
- 草堂:象征隐逸与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蓝水警尘梦”中的“蓝水”指的是什么?
- A. 河流
- B. 溪水
- C. 湖泊
- D. 海洋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明朝访____”,空白处应填入什么?
-
判断题:该诗表达了对喧嚣生活的向往。 (对/错)
答案:
- B
- 禅侣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对比张乔的《蓝溪夜坐》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作品更多地强调了秋天的意境与孤独的情感,而张乔则通过溪水与月光描绘了更为清新与超然的境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