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乌夜啼二首》
时间: 2025-01-11 14:20: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夜啼二首
作者:顾况
玉房掣锁声翻叶,
银箭添泉绕霜堞。
毕逋发刺月衔城,
八九雏飞其母惊。
此是天上老鸦鸣,
人间老鸦无此声。
摇杂佩,耿华烛,
良夜羽人弹此曲,
东方曈曈赤日旭。
月出江林西,
江林寂寂城鸦啼。
昔人何处为此曲,
今人何处听不足。
城寒月晓驰思深,
江上青草为谁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伴随着乌鸦的啼鸣,呈现出一种深邃的思乡情怀。诗中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在的沉思,探讨了人与自然、时间的关系。
注释
- 玉房:指的是宫殿,象征着居所或心灵的深处。
- 掣锁:形容声音如锁链般翻动。
- 银箭:比喻月光,银色的光线如箭一般射向泉水。
- 毕逋:是指一种夜鹰,象征着孤独与寂静。
- 雏:指幼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母爱的牵挂。
- 耿华烛:明亮的烛光,象征着夜晚的温暖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约703年-约770年),字子言,晚唐时期的诗人,出生于江苏。顾况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乌夜啼二首》创作于唐代,正值大唐盛世,社会繁荣,文化昌盛。顾况在这种背景下,关注生活的细节和内心的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描绘了夜间的静谧与美丽,玉房的声音、银箭的泉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通过“八九雏飞其母惊”的描写,传达出母亲对幼鸟的牵挂,暗示了亲情的珍贵。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时光的思考,诗人以“昔人何处为此曲,今人何处听不足”感叹时间的流逝,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最后的“江上青草为谁绿”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述,也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整首诗在意象上具备丰富的层次感,使得读者能够在静谧的夜晚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房掣锁声翻叶:描绘夜晚的静谧,声音如锁链般在树叶间翻动,传达出一种动静结合的感觉。
- 银箭添泉绕霜堞:月光像银箭一样,照耀着泉水,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 毕逋发刺月衔城:夜鹰的叫声刺破了月光,仿佛在与城池的宁静对抗。
- 八九雏飞其母惊:幼鸟飞翔引起母鸟的惊慌,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亲情的珍贵。
- 此是天上老鸦鸣:描绘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天上老鸦的鸣叫与人间的不同。
- 人间老鸦无此声:强调人间的孤独与寂静,和天上形成对比。
- 摇杂佩,耿华烛:夜晚的摇曳之声与明亮的烛光,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 良夜羽人弹此曲:描绘出一个神秘的乐手,在良夜中演奏美妙的乐曲。
- 东方曈曈赤日旭:描绘晨曦破晓的景象,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月出江林西,江林寂寂城鸦啼:夜晚的宁静与江边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昔人何处为此曲:思考往昔人们在何处吟唱此曲,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 今人何处听不足:表达对现在人们缺乏共鸣的感慨。
- 城寒月晓驰思深:城中的寒冷与思念交织,体现出深邃的内心情感。
- 江上青草为谁绿:青草的生长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银箭”,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描写雏鸟和母鸟的关系,赋予生命以情感。
- 对仗:如“月出江林西,江林寂寂城鸦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夜晚的宁静为背景,表达了对亲情、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反映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房:象征着心灵深处的居所,代表内心的宁静。
- 银箭:象征着月光,代表光明与希望。
- 雏:象征生命的延续,母子的牵挂。
- 老鸦:象征孤独与时间的流逝,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玉房”指代什么? A. 房屋
B. 心灵深处
C. 夜晚
D. 自然景象 -
诗中提到的“银箭”指的是? A. 星星
B. 月光
C. 太阳
D. 瀑布 -
“昔人何处为此曲”中的“昔人”意指什么? A. 现在的人
B. 过去的人
C. 未来的人
D. 不存在的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夜泊牛津》:同样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孤独与思乡情感,但更侧重于外部环境的描写。
《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乌夜啼》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更关注于亲情的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解读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