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

时间: 2025-01-11 16:48:35

念尔无机自有情,迎寒辛苦弄梭声。

椒房金屋何曾识,偏向贫家壁下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促织
作者: 张乔 〔唐代〕
念尔无机自有情,迎寒辛苦弄梭声。
椒房金屋何曾识,偏向贫家壁下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促织(蟋蟀)的深切情感,尽管你没有灵性,但却有情感。你在寒冷的冬天里辛苦地鸣叫,仿佛在编织着歌声。那华丽的椒房金屋何曾听见过你的声音,却偏偏在贫穷的家庭墙角鸣叫。

注释:

  • 促织:指蟋蟀,古代常被用作吟唱的伴奏。
  • 无机:指没有灵性,没有意识。
  • 辛苦:形容工作的艰辛,指蟋蟀在冬天的鸣叫是辛劳的。
  • 椒房金屋:指富贵人家,椒房是指用香椒装饰的房间,金屋则是指金碧辉煌的屋子。
  • 偏向:偏偏,特别地,强调鸣叫的地方。

典故解析:

“椒房金屋”出自《红楼梦》中的名句,象征着富贵与奢华,而诗中提到的“贫家”则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对贫穷和艰苦生活的同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乔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其诗作多以写景抒情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贫富差距加大的时期,诗人通过小小的促织,反映了对社会底层生活的关注与悲悯。

诗歌鉴赏:

《促织》是一首通过蟋蟀的鸣叫,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深思。诗中通过“念尔无机自有情”开篇,直接突出了蟋蟀的特殊性格,虽然没有灵性,但它的鸣叫却饱含情感。接下来的“迎寒辛苦弄梭声”,则生动地描绘了蟋蟀在严寒中挣扎求生的情景,体现了自然界的艰辛与生命的坚韧。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椒房金屋何曾识,偏向贫家壁下鸣”,形成了对比,突出富贵人家对这种声音的漠视。蟋蟀的鸣叫偏偏在贫苦人家的墙下,既是对贫民生活的同情,也是一种对社会不公的隐含批判。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意象鲜明,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与感悟,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念尔无机自有情”:尽管你没有灵性,依然能表达情感。
    • “迎寒辛苦弄梭声”:在寒冷中辛苦鸣叫,仿佛在编织歌声。
    • “椒房金屋何曾识”:富贵人家并不领悟你的鸣叫。
    • “偏向贫家壁下鸣”:却在贫穷人家中声声入耳。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蟋蟀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比:华丽与贫穷的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主题思想:透过蟋蟀的鸣叫,诗人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同情与对社会不公的反思,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促织:象征着艰苦的生活与坚韧的生命。
  • 寒冬:象征着困境与艰难。
  • 椒房金屋:象征着富贵与奢华,但同时也反映了对生活的漠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促织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生命的坚韧
    • C. 欢乐
    • 答案:B
  2. “椒房金屋”指的是:

    • A. 贫穷的家庭
    • B. 富贵人家
    • C. 自然环境
    • 答案:B
  3. 诗中用“迎寒辛苦弄梭声”来描述促织的鸣叫,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促织的快乐
    • B. 促织的辛苦
    • C. 促织的孤独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夕》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张乔的《促织》与杜甫的《秋夕》在主题上都反映了对生活的感慨,但张乔通过小小的蟋蟀表现对社会底层的同情,而杜甫则更偏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对时代的哀叹。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