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宿僧院》

时间: 2025-01-26 05:25:58

千灯有宿因,长老许相亲。

夜永楼台雨,更深江海人。

劳生无了日,妄念起微尘。

不是真如理,何门静此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宿僧院
千灯有宿因,长老许相亲。
夜永楼台雨,更深江海人。
劳生无了日,妄念起微尘。
不是真如理,何门静此身。

白话文翻译:

在灯火阑珊的僧院中,因缘分而相聚,长老宽厚地给予我们温暖。
夜深雨急,楼台间的雨声愈加响亮,江海远方的人在此时更加孤寂。
生活的劳苦似乎无尽无休,妄想和纷扰如微尘般不断滋生。
如果这并非真实的道理,那又何以让我们的身心如此宁静?

注释:

字词注释:

  • 千灯:形容僧院中灯火众多,象征温暖和宁静。
  • 长老:指僧院中的年长僧人,具有智慧和慈悲心。
  • 夜永:夜晚很长,暗示时间的漫长和孤独。
  • 江海人:指远在江海之地的人,暗示他们的孤独和漂泊。
  • 劳生:指生活的辛苦和忙碌。
  • 妄念:无意义的想法,指人心中的纷扰。
  • 真如理:指真实的道理或真理。
  • 门静:比喻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涉及到佛教哲学中对人生苦难和内心平静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活跃于盛唐时期,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人生哲理为主题。其诗风清新自然,常透出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雨夜,作者在僧院暂宿,借助皎洁的灯火和长老的温暖,思考人生的苦乐与内心的宁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雨中宿僧院》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雨夜中的僧院景象,表达了对人生苦难和内心宁静的思考。开头以“千灯有宿因”引入,灯火的温暖与长老的关怀形成了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接着,诗人描述了“夜永楼台雨”,雨声的持续与夜的漫长暗示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将思考转向人生的苦与妄念,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劳生无了日”一句,直接点明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尽,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最后两句则是对“真如理”的反思,质疑当下的宁静是否真正源于内心的真实智慧,抑或只是表面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与内心的感悟,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灯有宿因:灯火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相聚,暗示缘分。
  2. 长老许相亲:长老的宽容与关怀,使得人们倍感温暖。
  3. 夜永楼台雨:夜晚漫长,楼台间的雨声带来孤独的感受。
  4. 更深江海人:远方的游子在雨夜中更显孤独,呼应诗的主题。
  5. 劳生无了日:生活的辛苦似乎没有尽头,表现出诗人的无奈。
  6. 妄念起微尘:纷扰的妄念如微尘般不断滋生,反映内心的纷扰。
  7. 不是真如理:质疑内心的宁静,是否真实。
  8. 何门静此身:最后以疑问句结束,表达对内心平静的探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妄念比喻为微尘,形象地表现内心烦恼的琐碎与无处不在。
  • 对仗:如“劳生无了日,妄念起微尘”,修辞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苦难与内心的宁静,反映出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温暖与希望。
  • :代表困扰与孤独。
  • 长老:象征智慧与关怀。
  • 江海:代表远方与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灯有宿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孤独
    • B. 温暖
    • C. 厌倦
    • D. 快乐
  2. “劳生无了日”中的“劳生”指的是什么?

    • A. 生活的快乐
    • B. 生活的辛苦
    • C. 生活的无聊
    • D. 生活的享受
  3. 诗中提到的“妄念”指的是什么?

    • A. 正确的思想
    • B. 无意义的想法
    • C. 美好的愿望
    • D. 真实的体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张乔的《雨中宿僧院》与王维的《鸟鸣涧》都描绘了自然环境与内心感受的关系,但前者更侧重于内心的烦恼与渴望平静,而后者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者的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