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减兰 归舟前一夕寄健怡
作者: 刘蘅 〔近代〕
原文展示:
来时秋老。水落寒江人罢钓。底事淹留。阿妹吟边忆我不。恨天难曙。猜尽门前芦荻雨。数遍归程。乍听邻鸡唱五更。
白话文翻译:
秋天已经老去,我来时的景象。水位下降,寒冷的江边,钓鱼的人已经离去。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留恋不舍?妹妹在吟唱边上,是否在想念我?恨不得天再亮些,门前的芦荻被雨打湿,我猜测着。归家的路已经数遍,在清晨,听见邻居的鸡鸣声。
注释:
- 来时秋老:指秋天已经过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 水落寒江人罢钓:水面低落,寒冷的江边,钓鱼的人已停止钓鱼。
- 底事淹留: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留连不去。
- 阿妹吟边忆我不:妹妹在吟唱,是否在思念我。
- 恨天难曙:恨天色难以破晓,表示焦虑与期待。
- 猜尽门前芦荻雨:对门前雨打芦荻的情景进行猜测。
- 数遍归程:多次回想归家的路途。
- 乍听邻鸡唱五更:突然听到邻居的鸡鸣声,标志着黎明的来临。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秋天、江边、妹妹的吟唱等元素,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蘅(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擅长古诗词,其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展现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天的一个夜晚,诗人可能身处他乡,面对秋天的落幕,感受到孤独与思念,借景抒情,表达对家乡与亲人的怀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开篇以“来时秋老”引入,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情绪。接下来的“水落寒江人罢钓”则通过描绘寒冷的江边景象,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诗人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冷清对比,内心的孤寂愈发显现。
“底事淹留”一语,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疑惑,究竟是什么让他不愿离去,是对故乡的留恋,还是对亲人的思念?而“阿妹吟边忆我不”则展现了诗人与妹妹之间的情感联系,妹妹的吟唱如同一曲思念的旋律,引发诗人更深的怀念。
接下来的“恨天难曙”,诗人对天色的恨意,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描绘,更是内心焦急与期待的反映。最后一句“乍听邻鸡唱五更”则是对黎明的渴望,鸡鸣声的响起象征着新的一天,带来了希望与重新出发的勇气。
整首诗以秋夜为背景,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对亲人思念的深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传统诗歌的典雅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来时秋老 - 时间的流逝,暗示秋天的结束。
- 水落寒江人罢钓 - 冷清的江边,钓鱼的人已离去,营造孤独的氛围。
- 底事淹留 - 表达对留连不去的疑惑。
- 阿妹吟边忆我不 - 引出对亲人的思念,妹妹的吟唱使诗人心生牵挂。
- 恨天难曙 - 内心焦虑,对光明的渴望。
- 猜尽门前芦荻雨 - 对周遭环境的细致观察与感受。
- 数遍归程 - 对归家的路途的思索,表现出对故乡的怀念。
- 乍听邻鸡唱五更 - 清晨的鸡鸣声,象征新一天的开始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隐喻内心的情感,如“水落寒江”象征孤独。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在孤独的夜晚,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寒江:代表孤独与冷清的环境。
- 阿妹:象征亲情与思念。
- 芦荻雨:自然环境,与诗人内心情感相互映衬。
- 鸡鸣:新一天的开始,代表希望与重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
诗人对“阿妹”的情感是什么?
- A) 忘却
- B) 思念
- C) 争吵
- D) 无所谓
-
“恨天难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
- A) 快乐
- B) 焦虑
- C) 安静
- D) 愤怒
答案:
- C) 秋
- B) 思念
- B) 焦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与刘蘅: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杜甫通过描绘夜晚的月色与思乡的情感,呈现出一种沉重的情绪,而刘蘅则通过秋天的景象与妹妹的吟唱,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