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兰 待春
作者: 卢青山
冬天忒恶,压定小楼掀不脱。
见说春归,归到桥南第几梅?
万般俱备,短屐冰诗和酒美。
只待东风,坐我濡红泼绿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描绘了冬天的恶劣,仿佛将小楼压得动不了。听说春天来了,不知梅花在桥南的哪个地方绽放?一切都已准备就绪,短靴搭配冰雪,诗和酒都显得格外美好。只待东风吹来,我就可以坐在那浸润红花绿草之中。
注释:
- 忒恶:过于恶劣。
- 压定:形容冬天的寒冷和压迫感。
- 短屐:短靴,指轻便的鞋。
- 濡红泼绿:形容春天的花草树木,红色花朵和绿色植物的生机盎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作品多以自然和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冬末春初之际,诗人以感受冬天的寒冷和对春天的期待为主题,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以及春日景色的美好。
诗歌鉴赏:
这首《减兰 待春》通过对冬季恶劣气候的描绘,反衬出春天的温暖与美好。诗的开头以“冬天忒恶”直入主题,展示了诗人对严寒的厌倦和对春天的期盼。接着诗人提到“春归”,却不知梅花的具体位置,这种不确定性增添了几分对春天的向往和期待。
“万般俱备,短屐冰诗和酒美”一句,通过对短靴和美酒的描写,展现了春天即将来临时的热烈与兴奋,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只待东风”则是将对春风的期待推向高潮,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诗人渴望在春风中感受生命的复苏,享受那份温暖与美好。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无论是对冬天的厌倦,还是对春天的期待,都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脉动与自然的美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冬天忒恶”: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冬天的寒冷和压抑。
- “压定小楼掀不脱”: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冬天的沉重。
- “见说春归,归到桥南第几梅?”: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以及对梅花的好奇。
- “万般俱备”:描绘了春天到来时的准备。
- “短屐冰诗和酒美”:短靴与诗酒的结合,象征着春天的活力与雅趣。
- “只待东风,坐我濡红泼绿中”:期待春风带来的生机,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冬天比作压迫,生动形象。
- 拟人:春天被赋予生命,呈现为可以期待的对象。
- 对仗:如“濡红泼绿”,体现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以及生命的希望。通过对冬天的描写,突出春天的美好,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冬天:象征着严寒、孤寂和压抑。
- 梅花:代表着春天的来临和生命的复苏。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温暖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短屐”指的是什么? A. 长靴
B. 短靴
C. 拖鞋
D. 靴子 -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渴望
C. 恼怒
D. 失望 -
“只待东风”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寒冷
B. 暴风
C. 春天的到来
D. 秋天的离去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by 杜甫
- 《春江花月夜》by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了春天的主题,但着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人间的离愁别绪。
- 《春江花月夜》:通过自然景色展现人情,具有更为浓厚的抒情色彩。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人卢青山研究》
- 《诗词与自然:对话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