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汇征以石菖蒲一本相遗石圆而苍小窍数十大率与蜂窼无异又类莲房窍中皆菖蒲地也石生海旁俗号羊肚云》
时间: 2025-02-04 16:36: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腰结垂窼,藏精事生育。
儿已傅翼飞,孤悬尚凭屋。
水仙脱霓裳,美实青如簇。
实尽秋房枯,众窍存虚目。
何人得二物,妙手夸神速。
摩搓小变之,形在质为玉。
徐拾菖蒲子,小大量其腹。
一种一根青,有地皆充足。
浸以西山泉,秀色遂可掬。
使我读书舍,凉意无三伏。
常若菰蒋中,静看江湖绿。
奉贶宜有诗,所愧诗篇俗。
白话文翻译
细腰的植物垂下了嫩穗,蕴藏着生育的精华。
孩子们已经展翅飞翔,孤独地悬在屋顶。
水仙花脱去了霓裳,果实美丽如青葱的簇。
果实尽了秋天的房子枯萎,众多的窍中却只存虚妄的眼睛。
谁能得到这两样东西,巧妙的手艺令人惊叹。
轻轻摩挲小变之,形状在质地上宛如玉。
慢慢捡起菖蒲的种子,细小却饱满。
一种一根青色的植物,凡有土地皆可茂盛。
浸泡在西山的泉水中,秀美的色彩便能掬取。
使我在书房中,感到凉意不再酷热。
就像在菰蒋的中间,静静欣赏江湖的绿意。
奉献的礼物应有诗,唯有惭愧诗篇平庸。
注释
- 垂窼:指植物的嫩穗,形态如同垂下的帷幕。
- 傅翼:指小鸟长出翅膀,能够飞翔。
- 水仙:一种花卉,花色洁白,香气浓郁。
- 秋房枯:秋季时果实已尽,房屋因而枯萎。
- 摩搓:轻轻揉搓,形容细致的动作。
- 菖蒲:一种植物,通常生长在水边,有药用价值。
典故解析
- 水仙:在中国文化中,水仙象征着高洁与端庄,常与诗词相伴。
- 菖蒲:古代认为菖蒲可以辟邪,常用于端午节的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语言简练而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创作于郑刚中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之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体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郑刚中的《黄汇征以石菖蒲一本相遗石圆而苍》通过对菖蒲及水仙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诗中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给人以清新与宁静的感受。诗人以植物为切入点,反映了生命的轮回与生长的力量。尤其是“水仙脱霓裳,美实青如簇”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水仙花的娇美与生机,仿佛让人感受到那份清香与色彩。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对菖蒲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珍视与对生活的热爱,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人用“凉意无三伏”的意象,传达出在书房中享受自然清凉的惬意,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追求。整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更是一种哲理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腰结垂窼:描绘出植物的纤细和优雅,象征着生命的柔美。
- 藏精事生育:暗示生育的艰辛和自然的繁衍。
- 儿已傅翼飞:象征着成长与飞翔,表示生命的独立。
- 孤悬尚凭屋:表达对孤独的感慨,和对家园的眷恋。
- 水仙脱霓裳:暗指水仙的美丽与清雅。
- 美实青如簇:形容水仙的果实繁茂,色彩鲜艳。
- 实尽秋房枯:表达秋天时生命的凋零,暗含无常之意。
- 众窍存虚目:众多的眼睛却只存在虚无的感受。
- 何人得二物:追问得到这两种植物的人。
- 妙手夸神速:赞美能人异士的技艺与速度。
- 摩搓小变之:细致的动作,暗示对生命的呵护。
- 形在质为玉:比喻美好的品质,形体如玉般纯净。
- 徐拾菖蒲子:缓慢捡起菖蒲的种子,表现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 小大量其腹:形象地描绘出菖蒲的生长状态。
- 一种一根青:强调菖蒲的独特与充实。
- 有地皆充足:寓意生命的丰盈与自然资源的丰富。
- 浸以西山泉:用西山泉水浸泡,强调清泉的滋养。
- 秀色遂可掬:美丽的色彩可以用手捧起,象征自然的亲近。
- 使我读书舍:表达在书房中感受自然的乐趣。
- 凉意无三伏:不再感受到酷热,展示出自然的舒适。
- 常若菰蒋中:形容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 静看江湖绿:体味江湖的宁静,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安宁。
- 奉贶宜有诗:表达了诗人对诗的热爱与渴望,期许创作出美好的诗篇。
- 所愧诗篇俗:自谦之辞,显示出对平庸诗作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形在质为玉”,比喻美好的品质。
- 拟人:赋予植物以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植物的细致描绘,展现出生命的繁盛与消逝,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仙:象征高洁与优雅。
- 菖蒲:象征生生不息,具有药用与辟邪的文化内涵。
- 秋房:暗示生命的无常与季节的更迭。
- 江湖: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广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植物有哪些?
- A. 竹子
- B. 水仙
- C. 菖蒲
- D. A和B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历史的回顾
- D. 对爱情的描写
-
“凉意无三伏”指的是什么?
- A. 夏天的酷热
- B. 冬天的寒冷
- C. 秋天的凉爽
- D. 春天的暖和
答案
- B 和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对比郑刚中的作品与王维的《鹿柴》,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郑刚中更注重植物的细腻描写,而王维则以山水为主,展现出更为辽阔的自然意象。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