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寄欧阳夷陵》

时间: 2025-01-26 06:17:50

闲坐独无寐,雁来更未阑。

声长河汉迥,影落户庭寒。

荆楚橘包熟,潇湘枫叶丹。

南飞过三峡,试问故人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坐独无寐,雁来更未阑。
声长河汉迥,影落户庭寒。
荆楚橘包熟,潇湘枫叶丹。
南飞过三峡,试问故人看。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闲坐,无法入睡,
正当雁阵来临,夜色仍未结束。
它们的叫声响彻天际,
影子映落在寒冷的庭院。
荆楚的橘子已经熟透,
潇湘的枫叶也变得鲜红。
南飞的雁儿经过三峡,
想问问我的故人是否在观看。

注释:

字词注释:

  • 无寐:无法入睡。
  • 更未阑:更未结束。
  • 声长:声音悠远。
  • 河汉:指银河,象征遥远的天空。
  • 影落:影子投射。
  • 荆楚:指今天的湖北、湖南等地。
  • 橘包熟:橘子成熟,象征丰收。
  • 潇湘:指湘江和潇水,代表湖南的水系。
  • :鲜红色。
  • 南飞:向南飞去,暗指候鸟。
  • 三峡:指长江三峡,著名的地理景观。

典故解析:

  • 三峡:长江上的著名景点,历史上有很多诗文描写。
  • 荆楚潇湘:代表了南方的美丽风景和丰饶的物产,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青溪,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梅尧臣的诗风清新自然,工于描写山水,富有情感,擅长用古典的方式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梅尧臣晚年,正值南方秋冬之际,诗人因思念友人而作,展现了他对故人的关怀与思念,同时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友谊的渴望。

诗歌鉴赏:

《闻雁寄欧阳夷陵》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独坐夜间,耳畔传来的雁声,引发的思乡情愫。开头两句“闲坐独无寐,雁来更未阑”,以简单的叙述手法,展示了诗人夜晚的孤寂与无眠。夜色未尽,雁阵来临,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示着诗人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思念。

接下来的“声长河汉迥,影落户庭寒”,则通过声音与影像的对比,进一步加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雁声悠远,孤寂的影子在寒冷的庭院中摇曳,仿佛在映衬着诗人孤独的心情。同时,诗中提到的“荆楚橘包熟,潇湘枫叶丹”,则为诗增添了生动的色彩和丰收的意象,突显了自然的变化和时节的轮回。

最后两句“南飞过三峡,试问故人看”,诗人借雁的南飞,传达了对故人深切的问候,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怀念。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盈,体现了梅尧臣对自然的敏感以及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闲坐独无寐”:表现诗人夜晚的孤独与无眠。
  • “雁来更未阑”:引入雁群,夜尚未结束,暗含对时间的流逝和孤寂。
  • “声长河汉迥”:雁声传来,仿佛在遥远的银河之上回响。
  • “影落户庭寒”:雁的影子投射在寒冷的庭院,象征着孤独与寂寞。
  • “荆楚橘包熟”:自然的丰饶,暗示着秋天的成熟与收获。
  • “潇湘枫叶丹”:色彩鲜艳,象征着秋天的美丽与诗人的情感。
  • “南飞过三峡”:雁飞越著名的三峡,连接起自然与人情。
  • “试问故人看”:诗人对故人的关心,传达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声长河汉迥”,将声音与银河相提并论,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雁声似乎在与诗人对话,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荆楚橘包熟,潇湘枫叶丹”,形成了和谐的音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心,同时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诗歌中蕴含着浓浓的乡情与友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友情与离别,常常代表思乡和思念。
  • 河汉:象征遥远与广阔,表达了孤独感。
  • :分别象征了丰收与美丽,暗示季节的变化与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荆楚”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苏
    B. 湖北、湖南
    C. 四川

  2. “声长河汉迥”中的“声”指的是什么? A. 人声
    B. 雁声
    C. 风声

  3. 诗人对故人的关心通过哪一句表达? A. 南飞过三峡
    B. 闲坐独无寐
    C. 影落户庭寒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的《闻雁寄欧阳夷陵》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均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后者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梅尧臣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