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蓑潭上老,赪尾网中鱼。
买作秋盘脍,还思远客书。
越齑橙熟久,楚饭稻舂初。
虽去故乡远,不嫌为馔疏。
白话文翻译:
在青色蓑衣下的潭边,我已年老;网中捕捉到的鱼,尾巴是红色的。
买来这些鱼款待朋友,心中却仍然思念远方的书信。
来自越地的咸菜和橙子早已成熟,而楚地的米饭和新舂的稻米也刚刚开始。
虽然离故乡很远,但我并不嫌弃这简单的饭菜。
注释:
- 青蓑:青色的蓑衣,古人用于防雨,象征渔者的生活。
- 潭:水潭,指渔者捕捉鱼的地方。
- 赪尾:红色的鱼尾,形容所捕的鱼。
- 脍:指生鱼片,此处比喻美食。
- 越齑:越地的咸菜,越地以咸菜闻名。
- 楚饭:楚地的米饭,代表当地的饮食。
- 疏:稀疏、简单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居士,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尤其擅长描写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在颍上渔猎时的感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亲友的挂念。诗中通过描写捕鱼的情景,反映了他在外乡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颍上得鲤鱼为脍怀馀姚谢师厚》是一首描绘生活琐事的诗,细腻而深情。诗人通过捕捉鱼的场景,展现了他在外乡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描绘了渔者的形象,青蓑和红色鱼尾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自己买鱼做菜,心中却思念远方的朋友,传达出一种温暖而又淡淡的忧伤,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对越地和楚地的食物对比,表达了即使远离故乡,生活的点滴仍然能够让人感到温暖与满足。最后一句“虽去故乡远,不嫌为馔疏”更是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无论身在何处,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满足感依然存在。
整首诗在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情味,表现了梅尧臣对家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蓑潭上老:指诗人年老在潭边捕鱼,给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感觉。
- 赪尾网中鱼:通过描绘捕获的红色鱼,突出渔获的喜悦。
- 买作秋盘脍:诗人将鱼买来制作成美食,体现出对朋友的热情款待。
- 还思远客书:尽管有美食,但心中仍然挂念远方的朋友,显示出人情的深厚。
- 越齑橙熟久:描绘越地的美食,体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 楚饭稻舂初:楚地的新米刚刚舂好,表现出新鲜的食材。
- 虽去故乡远:强调了与故乡的距离感。
- 不嫌为馔疏:尽管食物简单,诗人依然感到知足,体现了乐观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蓑”与“赪尾”,通过具体形象暗喻诗人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越齑橙熟久,楚饭稻舂初”,形成对称的美感。
- 象征:鱼作为生命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友情与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简单生活的珍惜,表达出无论身处何地,心中对亲情友情的渴望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蓑:象征渔者的生活与自然。
- 赪尾:代表着丰收与美好。
- 秋盘脍: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 越齑、楚饭:分别代表不同地域的特色,象征着人们对故乡的怀念与依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蓑”指的是什么?
- A. 青色的衣服
- B. 渔者的蓑衣
- C. 水边的草
-
诗人思念的是什么?
- A. 自己的家乡
- B. 远方的朋友
- C. 自己的职业
-
诗中提到的“越齑”是什么?
- A. 一种鱼
- B. 一种咸菜
- C. 一种米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 陶渊明《饮酒》: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归属感。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维:两位诗人都以自然为题材,但梅尧臣更注重生活的细节,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