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除夕狱中寄忆》
时间: 2025-01-27 04:31: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记今为何夕,隔墙钟鼓催春。
逞风花草太无因。笼香深病色,罢酒得愁身。
料是红闺初掩,清眸不耐罗巾。
长斋甘伴鹔鹴贫,忍将双鬓事,轻报可怜人。
白话文翻译:
我已忘了今天是什么节日,只有墙外的钟声和鼓声在催促着春天的到来。
在这风花雪月的时节,我却无从寄托情感。香气缭绕,病色重重,放下酒杯却只得愁苦的身体。
想必是在红闺中初次掩门,清亮的眼眸难以忍受那罗巾的束缚。
我甘愿在清修中与贫穷的鹔鹴相伴,忍不住将双鬓的白发轻轻告诉那可怜的人。
注释:
- 今为何夕: 今晚是什么节日。
- 隔墙钟鼓催春: 墙外的钟声和鼓声在催促春天的到来。
- 逞风花草太无因: 在这样的风花雪月中,感情无从寄托。
- 笼香深病色: 香气缭绕,病态的颜色。
- 罢酒得愁身: 停止饮酒,得到的是愁苦的身体。
- 红闺: 指女子的内室,象征着年轻女子的生活。
- 清眸: 清澈的眼睛,象征清纯。
- 罗巾: 细腻的布,常用来形容女子的装束。
- 长斋: 长期的斋戒,指清修。
- 鹔鹴: 一种水鸟,象征贫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鼎孳,明代诗人,字士达,号云峰,出生于福建。他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尤其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龚鼎孳在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及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临江仙 除夕狱中寄忆》创作于明末,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作者身陷囹圄,思念亲友,感慨身世。除夕之夜,团圆的时刻,作者却在牢狱中,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愁苦。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 除夕狱中寄忆》展现了作者在除夕夜的孤寂与思念之情。整首诗以“今为何夕”的疑问开头,表达了作者对节日的迷茫与无奈。诗中通过“隔墙钟鼓催春”这句,形象地刻画了外面热闹的景象,与自己身处的阴暗牢房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孤独感。
“逞风花草太无因”中,作者对外界的美好景象感到无奈,因内心的愁苦无法得到寄托。紧接着“笼香深病色,罢酒得愁身”则进一步描绘了他内心的苦闷,香气的缭绕与病色的深重形成对比,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与不甘。
“料是红闺初掩,清眸不耐罗巾”描绘了对他人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感慨,红闺里的女子在团圆中,清眸难忍的情感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而最后两句“长斋甘伴鹔鹴贫,忍将双鬓事,轻报可怜人”则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贫困与孤独的接受,同时也流露出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切。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记今为何夕: 表达了时间的模糊与对节日的无感。
- 隔墙钟鼓催春: 外界的欢庆与自己孤独的形成对比。
- 逞风花草太无因: 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无奈与失落。
- 笼香深病色,罢酒得愁身: 香气的美好与内心的苦闷形成对比。
- 料是红闺初掩: 对他人幸福生活的羡慕。
- 清眸不耐罗巾: 难以忍受的孤独与束缚感。
- 长斋甘伴鹔鹴贫: 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贫困的接受。
- 忍将双鬓事,轻报可怜人: 对他人的同情与关怀。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通过外界的热闹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强烈对比。
- 意象: 使用自然景象(如香气、春天)来反衬内心情感。
- 拟人: 通过“清眸不耐”的描写,赋予眼睛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孤独与思念,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寄托了对亲友的思念与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鼓: 象征着节日的热闹与欢庆。
- 风花草: 代表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 笼香: 体现了生活中的美好气息与内心的愁苦。
- 红闺: 代表女性的生活与家庭的温暖。
- 鹔鹴: 象征贫穷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隔墙钟鼓催春”意指什么? A. 外界的热闹
B. 内心的孤独
C. 对春天的渴望
D. 快乐的团圆 -
“逞风花草太无因”中的“无因”指什么?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爱情的失落
C.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D. 对节日的忘却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龚鼎孳的孤独与思念与李白的思乡情感形成对比,李白在《静夜思》中对家乡的怀念,展现了另一种情感的深沉。
- 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也描绘了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在战争动荡中的无奈与哀伤。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宋诗词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