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残柳》
时间: 2025-01-26 07:12: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烟罥郭,渐暗惊瘦影,愁损眉萼。
入手轻阴,犹忆春前,莺歌燕舞池阁。
流萍未算伤心极,忍漫逐尘香南陌。
点暮空几阵残鸦,早是酒消情恶。
重问江潭漠渚,有谁更抚景,深怨摇落。
客里相逢,如此天涯,剩取纤腰一搦。
依稀尚有青青意,奈还怕雪欺霜虐。
怎伴他飒飒萧萧,尽日小楼帘幕。
白话文翻译
寒烟缭绕在城郭之上,逐渐昏暗,映出瘦弱的身影,使人愁苦地损伤了眉梢的绿叶。
碰触到轻柔的阴影,依然想念春天以前,黄莺唱歌,燕子飞舞的池阁。
流萍并不算太伤心,心里却忍不住随尘香在南陌上漂流。
黄昏时,空中几声残鸦,早已是酒醒之后情绪的恶劣。
再问江边的平滩,有谁能再抚景,深埋怨恨的摇落。
在异乡相遇,如此遥远天涯,只剩下轻纤的腰肢一搦。
依稀还留有青绿的情意,但又害怕雪欺霜虐。
怎么能伴随那萧瑟的声响,整日困在小楼的帘幕之中。
注释
- 罥郭:指缭绕城郭的烟雾。
- 瘦影:形容人影消瘦,带有忧伤的意味。
- 眉萼:指眉头的绿色,象征青春。
- 轻阴:轻柔的阴影,暗喻忧伤的情绪。
- 流萍:指漂浮的水草,象征流浪和无依无靠。
- 残鸦:指黄昏时几只归巢的乌鸦,象征孤独与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永济,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作品常表现出浓厚的个人情感与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之时,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疏影·残柳》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春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以“寒烟罥郭”引入,描绘出一种苍凉的秋景,令人感到深深的忧愁。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展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那种“莺歌燕舞”的春日场景,与如今的萧瑟对比,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诗中“流萍未算伤心极”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流萍象征着无依无靠的漂泊,而“忍漫逐尘香南陌”则暗示了尽管生活艰难,依旧怀有对生活的执着与追求。后半部分提到的“残鸦”,在黄昏时分的孤独感与酒后的情绪交织,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愈加浓烈。
总的来说,这首诗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情的个人情感之间,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过往的无尽怀念,展现了清代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烟罥郭:开篇描绘秋天的阴霾,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渐暗惊瘦影:瘦弱的身影在阴影中显得更加孤独,引发愁苦。
- 愁损眉萼:情感的沉重损伤了青春的象征,表达了内心的凄凉。
- 入手轻阴:轻柔的阴影触动了诗人的情感,怀念过去。
- 犹忆春前,莺歌燕舞池阁:回忆起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形成鲜明对比。
- 流萍未算伤心极:流浪的状态虽苦,但并未达到绝望的境地。
- 忍漫逐尘香南陌:随意漂流的心态,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坚持。
- 点暮空几阵残鸦:黄昏时几只归巢的乌鸦,增添了孤独感。
- 早是酒消情恶:酒后的情绪波动,表露了内心的愤懑与不快。
- 重问江潭漠渚:再一次思索身处的景象,感到深切的怨恨。
- 客里相逢,如此天涯:在他乡相遇,感受到距离的遥远。
- 剩取纤腰一搦:仅剩下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 依稀尚有青青意:依然怀有青春的情感,虽已模糊。
- 奈还怕雪欺霜虐:对未来的恐惧,担忧生活的艰辛。
- 怎伴他飒飒萧萧,尽日小楼帘幕:困在小楼的孤独感,无法逃避的萧索。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寒烟”、“流萍”等意象比喻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酒消情恶”与“江潭漠渚”,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冬时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过往的惋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烟:象征着孤独与忧伤。
- 流萍:代表漂泊与无依无靠的状态。
- 残鸦:暗示着孤独与凋零的心境。
- 青青意:传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与追求。
这些意象各自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文化内涵,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情感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烟罥郭”中的“郭”指什么?
- A. 城墙
- B. 乡村
- C. 河流
- D. 山脉
-
“流萍未算伤心极”中“流萍”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漂泊与流浪
- C. 幸福
- D. 成功
-
诗中提到的“残鸦”指的是?
- A. 幸福的鸟
- B. 归巢的乌鸦
- C. 死去的鸟
- D. 美丽的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天净沙·秋思》 by 马致远
诗词对比:
- 比较刘永济的《疏影·残柳》和杜甫的《秋夕》,两者均表达了对秋冬时节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但刘永济更突出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孤独,而杜甫则更具历史的厚重与社会的关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刘永济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