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瓜洲城登大观楼望京口》
时间: 2025-01-10 18:13: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阅瓜洲城登大观楼望京口
作者:杜漺 〔清代〕
大观楼外俯嶕峣,江静鱼龙昼寂寥。
北固钟声寒出寺,南徐草色绿随潮。
天临平渚疑虚敞,人倚危栏欲动摇。
叹息伊娄河上柳,六朝烟雨至今朝。
白话文翻译:
在大观楼外俯视远处的山峦,江面平静,鱼儿和龙影在水中游弋,白天显得十分寂静。北固山寺的钟声在寒冷中传出,南边的草色随着潮水变得愈加苍翠。天边临近平坦的沙洲,仿佛虚空敞开;人倚在高栏边,感觉要被风吹动。感叹伊娄河上的柳树,从六朝时期的烟雨到现在依然如此。
注释:
- 嶕峣:高峻的样子,形容山势陡峭。
- 寂寥:形容安静而孤单。
- 北固:指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是一处著名的景点。
- 寒出寺:指寺庙的钟声在寒冷的天气中传出。
- 南徐:指南方的草色。
- 平渚:指平坦的沙洲。
- 伊娄河:古河名,流经江苏一带。
- 六朝: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六个朝代(东吴、东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这里暗指历史悠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漺,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活跃于清初。其作品多描写山水之美,情感细腻,风格受王维影响。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清代,作者在游览大观楼时,受到周围景色的启发,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大观楼俯瞰周边景色的情景,展现了宁静的江面与高耸的山峦交织成的美丽画卷。诗的开头通过“俯嶕峣”引入高远的视野,描绘出一种壮阔的景象,给人以深远的空间感。接着,诗人通过“江静鱼龙昼寂寥”传达出一种静谧与孤独的情绪,似乎在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北固钟声寒出寺”一句,钟声的寒意与寂静的江面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氛围的凝重感。而“南徐草色绿随潮”则通过色彩的变化,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希望与活力。
接下来的“天临平渚疑虚敞”,诗人使用了一种模糊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受到天与地之间的界限似乎在此消失,这种虚幻感让人沉醉。而“人倚危栏欲动摇”则表达了诗人的不安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诗人对“伊娄河上柳”的叹息则使得全诗回归到历史的思考中,六朝的烟雨和今天的景象相映成趣,历史的痕迹与现实的交织让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观楼外俯嶕峣:在大观楼俯视远处的高峻山峰,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 江静鱼龙昼寂寥:江面静谧,鱼儿与龙影在水中游动,诗人感受到一种孤寂。
- 北固钟声寒出寺:北固山的钟声在寒冷中传出,增添了诗的氛围。
- 南徐草色绿随潮:南方的草色随着潮水而变得愈发苍翠,展现自然的生机。
- 天临平渚疑虚敞:天空临近平坦的沙洲,仿佛虚空敞开,展现出一种虚幻的感觉。
- 人倚危栏欲动摇:诗人倚在高栏边,感受到风的力量,似乎要被吹动。
- 叹息伊娄河上柳:感叹河边的柳树,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 六朝烟雨至今朝:六朝的烟雨依然留存,历史的变迁与现实交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鱼龙”象征生机与活力。
- 拟人:如“欲动摇”,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北固钟声寒出寺”、“南徐草色绿随潮”,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自然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山:象征着壮丽与崇高。
- 江水:象征着宁静与流逝的时间。
- 钟声:象征着历史与宗教的联系。
- 草色:象征着生命与生机。
- 柳树:象征着柔美与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北固”是指什么?
A. 一座山
B. 一条河
C. 一座寺庙
D. 一座城市 -
“天临平渚疑虚敞”中“虚敞”意指什么?
A. 实在的
B. 模糊的
C. 明亮的
D. 阴暗的 -
诗人感叹的“伊娄河上柳”象征着什么?
A. 历史的沧桑
B. 自然的变化
C. 生命的短暂
D. 所有选项均正确
答案:
- A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比较杜漺的作品与王维《鹿柴》,两者均描绘了自然之美,但杜漺更侧重于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而王维则更注重静谧的氛围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杜漺生平与作品研究》
- 《古诗词解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