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馆》
时间: 2025-01-26 07:24: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露稻粘明珰,风茅衮高浪。
荒烟暗白道,行行乱蛩响。
日脚午未吐,云头晚犹涨。
欣此半日凉,篮舆走清旷。
病客不堪暑,兹行天肯相。
蚊虻扫无迹,秋意满千嶂。
稍寻泉石盟,略褫簿书障。
鸰原定相念,因风报无恙。
白话文翻译:
露水沾湿了稻谷,阳光照耀下的稻穗显得分外晶莹,微风吹拂,茅草轻盈如衫飘荡。荒野中烟雾弥漫,白色的道路模糊不清,走在路上,四处传来蟋蟀的乱鸣声。正午的阳光还未完全散去,云头在傍晚时分仍然高涨。我欣喜于这半日的凉爽,坐在轻便的轿子里穿行在清幽的旷野。生病的客人无法忍受炎热,今天的天气似乎还愿意相伴。蚊虫和虻虫无影无踪,秋意已经弥漫在千山万壑之间。稍微寻觅泉水和岩石的盟约,略微揭去书卷的障碍。鸰鸟本定会相念,因风传递着平安的消息。
注释:
- 明珰:明亮的光辉,这里指露水在阳光下的闪耀。
- 衮:古代一种华丽的衣服,这里形容茅草的轻盈。
- 蛩:蟋蟀,诗中指其鸣叫声。
- 篮舆:轻便的轿子。
- 病客:生病的旅客,表达对暑热的无奈。
- 蚊虻:蚊子和虻虫,形容没有它们的清爽环境。
- 鸰原:一种鸟,暗示思念和情感的传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而著称,特别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新馆》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可能是在乡间度夏,描绘了乡村的清幽与自然之美,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新馆》是一首描绘夏日田园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凉爽。诗中的“露稻”、“风茅”蕴含了浓郁的乡土气息,给人一种清新而舒适的感觉。在对比炎热的夏日与秋意渐浓的描写中,诗人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感悟与体会。
诗中提及的“病客”更是引发读者的共鸣,揭示了人在炎热的夏天里对清凉环境的渴望与向往。整首诗在描写环境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惬意,表现了他追求自然与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露稻粘明珰:描绘晨露在稻谷上的光辉,展现清晨的生机。
- 风茅衮高浪:微风吹拂,使茅草轻盈如衣,生动形象。
- 荒烟暗白道:描绘乡间的朦胧景象,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 行行乱蛩响:四处传来的蟋蟀鸣叫,增添了夏日的氛围。
- 日脚午未吐:正午的阳光尚未完全散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 云头晚犹涨:傍晚的云彩依然高涨,表现出自然的变化。
- 欣此半日凉:诗人对凉爽天气的欣赏与感激。
- 篮舆走清旷:乘坐轻便的轿子在旷野中穿行,展现闲适的生活。
- 病客不堪暑:病人对炎热的无奈,揭示人对自然的依赖。
- 蚊虻扫无迹:无蚊虫的清凉环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享受。
- 秋意满千嶂:秋天的气息已渗透在远山之间,表现时间的流逝。
- 稍寻泉石盟:寻求自然的盟约,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略褫簿书障:揭去书本的障碍,象征与书本的距离,更接近自然。
- 鸰原定相念:鸰鸟的思念,暗示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稻谷的露水比作明亮的光辉,增强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通过“日脚”、“云头”等描绘,使自然更具人性化。
- 对仗:诗中使用了多处对仗,如“病客不堪暑,兹行天肯相”,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平和与慰藉的心路历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露稻:象征清新和生机,表现了自然的美好。
- 风茅:象征自由和闲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秋意:象征时间的流逝,表现了对季节变迁的感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露稻”指的是什么?
- A. 农作物的种类
- B. 晨露沾湿的稻谷
- C. 风吹过的草原
-
“病客不堪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夏天的喜爱
- B. 对炎热的无奈
- C. 对秋天的期待
-
诗中提到的“篮舆”是什么?
- A. 一种交通工具
- B. 一种食物
- C. 一种植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新馆》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是描绘田园生活的作品。两者都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范成大的作品更注重夏日的描绘,而陶渊明则更强调田园的恬淡与自给自足。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但各具特色,风格迥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的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