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首次韵和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
时间: 2025-01-27 03:29: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楚有吹竹者,工作百兽音。削格为尔多,滔滔宁适今。尝俾范驰驱,终日无一禽。复之傥或可,诡遇亦何心。
白话文翻译:
楚国有个吹竹的艺人,能够演奏出百兽的声音。他削制竹子,技艺高超,使音色悠扬而动听。曾经让范蠡驾车而来,整整一天都没有捕到一只鸟。即使再试一次,或许会有所收获,但这样的奇遇又何必强求呢?
注释:
- 楚:指楚国,古代一个强大的国家。
- 吹竹者:指能用竹子演奏乐器的人。
- 百兽音:形容音乐的丰富多样。
- 削格:削制竹子,使其成形。
- 滔滔:形容声音悠扬、连绵不断。
- 范驰:指范蠡,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寓意高人。
- 禽:指鸟类。
- 复之:再试一次。
- 傥或可:或许能成功。
- 诡遇:奇特的遭遇。
典故解析:
“范驰”指的是范蠡,历史上著名的智者,曾帮助越王勾践复国。这里提到他,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公序,号阮亭,宋代诗人,擅长写诗和词,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思考,表达了他对音乐与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楚国一位吹竹艺人的故事,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中开篇便提到“吹竹者”,这不仅是对一项技艺的描述,更是对艺术与人生态度的象征。吹竹者的技艺能够引发“百兽音”,这不仅展示了技艺的高超,也隐喻了艺术的广泛影响力。
然而,接下来的描述却转向失落和无奈。尽管诗人曾寄希望于让范蠡来驱车捕鸟,整日却捕不到一只,暗示理想的追寻往往伴随着失望。诗的最后一句“诡遇亦何心”,表达了诗人对奇遇的淡然,似乎在说,既然追寻既是如此艰难,那么不如顺其自然,不必强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音乐的热爱,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显示了诗人豁达的心态与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楚有吹竹者”:引入主角,设定背景。
- “工作百兽音”:展现其技艺高超。
- “削格为尔多”:强调制作过程。
- “滔滔宁适今”:音乐悠扬动听。
- “尝俾范驰驱”:引入范蠡,增加了厚重的历史感。
- “终日无一禽”:表达现实的失落。
- “复之傥或可”:再试一次的犹豫。
- “诡遇亦何心”:对奇遇的无奈与超然。
-
修辞手法:
- 比喻:“百兽音”比喻音乐的丰富。
- 对仗:“终日无一禽”与“复之傥或可”形成对比,突显失落感。
-
主题思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人生的思索。
意象分析:
- 吹竹:象征艺术与创造力。
- 百兽音:象征多样性与丰富性。
- 范蠡:象征理想与智慧。
- 禽:象征追求的目标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吹竹者”主要指什么?
- A. 吹奏乐器的人
- B. 捕鸟者
- C. 战士
- D. 画家
-
诗中提到的“范驰”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范蠡
- C. 李白
- D. 杜甫
-
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与淡然
- C. 愤怒
- D. 羞愧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对人生的感慨,然而其语气更为沉重。李白的《月下独酌》则展现了一种洒脱与豪放,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晁补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