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和王仲至》
时间: 2025-02-04 16:21: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对雪和王仲至
鸾凤交横逐雨华,
玉城银涧共萦斜。
且看雾散千峰瘴,
未觉雷惊万谷芽。
碧落高情元物外,
金闺清梦自天涯。
宁知夜半寒歌客,
烟断邻墙四五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美好的景色。鸾凤在雨中翩翩起舞,玉城和银涧在斜阳的映照下交织在一起。且看雾气散去,千山的瘴气也随之消散;雷声未曾惊动万谷的嫩芽。高远的情怀超脱于世外,梦中清幽的金闺在遥远的天涯。谁知夜半时分,寒冷的歌声传来,邻墙间飘散着烟雾,隐约可见四五家。
注释:
- 鸾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美好和吉祥。
- 雨华:雨中的花,形容雨后清新的景象。
- 玉城、银涧:形容美丽的山水景色。
- 瘴:瘴气,指湿气或疾病。
- 碧落:指高空或天空,象征着高远的境界。
- 金闺:金色的闺房,象征女性的居所。
- 寒歌客:指在寒冷的夜晚唱歌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叔明,号归田,宋代诗人,曾任职于政府,因其诗文广受欢迎而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美誉。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雪后清晨,诗人和友人王仲至一同赏雪,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雪为背景,通过对雪后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首句“鸾凤交横逐雨华”便点明了主题,强调了雨后景色的生动与美丽。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玉城银涧”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灵动而清新的氛围,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雾散千峰瘴,未觉雷惊万谷芽”展现了雪后清新的空气,雾气散去,山峰与嫩芽的生机勃勃,暗示了生命的复苏与希望。最后几句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高远情怀的追求以及对梦境的向往,形成了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境界。整首诗在形式上对仗工整,字句蕴含深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鸾凤交横逐雨华:描绘雨中的美丽场景,象征着吉祥与美好。
- 玉城银涧共萦斜: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和谐美,玉城和银涧交相辉映。
- 且看雾散千峰瘴:转向雪后的清新空气,瘴气消散,显示出山的清晰。
- 未觉雷惊万谷芽:雷声未惊动万物,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碧落高情元物外:超脱于物质世界,表达了高远的情怀。
- 金闺清梦自天涯:梦境中的宁静,远离喧嚣,展现内心的安宁。
- 宁知夜半寒歌客:引出寒冷夜晚的孤独,暗示生活中的艰辛。
- 烟断邻墙四五家:邻近的几家人家,展现生活的真实与亲切。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鸾凤”、“玉城”等象征美好和高雅。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
主题思想:整个诗歌通过描绘雪后自然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理想高远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鸾凤:象征美好与吉祥的神鸟,代表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玉城银涧:象征高洁与纯净的自然景象,描绘出理想化的生活环境。
- 碧落:高远的天空,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金闺:象征着温暖与宁静的家园,体现了内心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鸾凤交横逐雨华”中“鸾凤”指的是? A. 一种鸟
B. 雨中的花
C. 神话中的神鸟
D. 诗人的朋友 -
“碧落高情元物外”中的“碧落”指的是? A. 地面
B. 高空/天空
C. 江河
D. 山谷 -
诗中提到的“金闺”象征什么? A. 繁华的都市
B. 寂静的山谷
C. 温暖的家园
D. 诗人的情感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对雪和王仲至》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但《春望》更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而《对雪和王仲至》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楚辞》相关作品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晁补之的《对雪和王仲至》,体会其中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