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3 03:37:30

仙宗出赵北,相业起山东。

明德尝为礼,嘉谋屡作忠。

论经白虎殿,献赋甘泉宫。

与善今何在?

苍生望已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 其一
作者: 张九龄 〔唐代〕

仙宗出赵北,相业起山东。
明德尝为礼,嘉谋屡作忠。
论经白虎殿,献赋甘泉宫。
与善今何在?苍生望已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尚书的悼念。诗中提到,李尚书的父亲是赵北的仙宗,他的职业生涯从山东开始。李尚书以明德而著称,曾多次提出良好的谋划,表现出忠诚。曾在白虎殿上论经,在甘泉宫中献赋。然而,如今与他善良的品德何在呢?苍生对他的期望已经变得空虚无望。

注释

  • 仙宗:指李尚书的父亲,可能寓意他家族的显赫。
  • 相业:指继承家业或事业,暗示李尚书的出身和背景。
  • 明德:指明亮的德行,强调李尚书的品德。
  • 嘉谋:指优秀的谋略,表现出他的才华。
  • 白虎殿:古代一个重要的讲学和论道的地方。
  • 甘泉宫:古代宫殿,通常与文人雅士的活动相关。
  • 苍生:指普通百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号少岳,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以诗才和清白的品德著称,曾任宰相,政治上关注民生,诗风典雅清新,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九龄为悼念李尚书而作,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追思及对其德行的高度评价。在唐代,士人之交重视情义,张九龄通过此诗寄托了对李尚书的敬仰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 其一》是一首深情的悼诗,通过对李尚书生平的回顾和对其品德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中开头两句描绘了李尚书的出身和经历,展示了他作为一个高尚人物的背景。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历史典故,强调了李尚书的才华和贡献,尤其是在国家大事上的参与,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忠臣的形象。

然而,最后两句的“与善今何在?苍生望已空”则转入对当下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李尚书离世后社会的失落感。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全诗更加饱满和有层次,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感慨。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对人道精神的追求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仙宗出赵北:李尚书的父亲是赵北的仙宗,表明其显赫的家世背景。
  2. 相业起山东:李尚书的职业生涯起始于山东,暗示他从小在政治环境中成长。
  3. 明德尝为礼:李尚书以其明德而著称,强调他在礼仪和品德上受到重视。
  4. 嘉谋屡作忠:他多次提出良好的谋略,忠诚于国家和人民。
  5. 论经白虎殿:在白虎殿讨论经典,显示出他学识渊博。
  6. 献赋甘泉宫:在甘泉宫中献上赋诗,表明他在文采上的成就。
  7. 与善今何在?:感叹李尚书离世后,其高尚品德已不复存在。
  8. 苍生望已空: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已变得空虚无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明德尝为礼,嘉谋屡作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引用“白虎殿”和“甘泉宫”,增强了历史感和文化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李尚书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他离世后的惋惜,以及对当下社会状况的悲观反思。通过描绘李尚书的生平,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人物的怀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宗:象征着高贵的出身和良好的家教。
  • 白虎殿:代表着学术与权力的结合,重要的历史场所。
  • 甘泉宫:象征着文人雅士的聚集地,文化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李尚书的父亲是哪个地方的仙宗?

    • A. 山东
    • B. 赵北
    • C. 甘泉宫
  2. 诗中李尚书以什么著称?

    • A. 忠诚
    • B. 明德
    • C. 忍耐
  3. “苍生望已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失望
    • C. 欢喜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李白的《夜泊牛津》:抒发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九龄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社会现实,但张九龄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作品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