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1 08:06: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白话文翻译:
江南地区有红橘,经过严冬依然保持绿色的树林。
难道是因为这里的气候温暖,心里却自有一种寒冷的感觉。
这些橘子可以用来款待来访的贵客,但却怎么也无法接近。
命运只在于所遇,循环的事情无法去寻求。
只是空谈桃李树,这棵树怎么会没有荫凉。
注释:
- 丹橘:红色的橘子,象征着美好和富贵。
- 经冬犹绿林:经历了冬天,仍然保持绿色的树木,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
- 岁寒心:在寒冷的冬天里,心中却有一种寒冷的感觉,暗指内心的孤独或忧伤。
- 荐嘉客:款待来访的贵客。
- 阻重深:阻隔深重,这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或情谊的障碍。
- 运命唯所遇:命运只在于你所遇到的人和事。
- 徒言树桃李:空谈桃李树,暗指表面事物。
- 岂无阴:难道没有遮荫的地方吗?指的是内心的庇护或安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号少诚,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在唐朝担任过多种官职,以清廉正直著称。张九龄的诗歌风格典雅,气韵生动,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中期,正值政治动荡和个人命运变化的时期。诗人可能因仕途不顺而感到失落,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内心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感遇十二首 其三》通过描写江南的橘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以“江南有丹橘”引入,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橘树经受住了冬天的考验,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然而,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却将这种生机与内心的孤独相对比,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无奈。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一句,既是对自然的观察,也是对自我情感的反思。诗人在温暖的环境中感受到寒冷,说明外在的繁荣无法掩盖内心的孤独和失落。接着,诗人提到“可以荐嘉客”,表明他希望能与人分享自己的收获,但又感到“奈何阻重深”,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阻隔使得他的愿望难以实现。
最后两句“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强调了人生的不可预知和无常。整首诗在表面上是对自然的赞美,实际上却蕴藏着对命运的深刻思考和人生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南有丹橘: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橘子的色彩鲜艳,给人以美的感受。
- 经冬犹绿林:强调了橘树的坚韧,展示出一种生命的顽强。
-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用自然的温暖与内心的寒冷形成对比,表达诗人的孤独。
-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表面上是对来客的欢迎,实际上流露出对人际关系的无奈感。
-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反映了对命运的思索,强调人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
-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通过桃李树的象征,表达了表面繁华与内心孤独之间的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橘树的坚韧比作诗人内心的坚持。
- 对仗:如“经冬犹绿林”和“岂伊地气暖”,构成整齐的句式。
- 象征:橘树象征生命与希望,而“阴”则象征内心的庇护和安慰。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江南橘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命运的感慨,同时流露出对人际关系的无奈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 橘树: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同时也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希望与失落。
- 寒冷:暗示内心的孤独与失意,反映诗人情感的复杂性。
- 嘉客:代表着人际关系与情感交流的渴望。
- 阴:象征内心的庇护与安慰,暗示人生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丹橘”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橘子
B. 绿色的苹果
C. 白色的梨 -
诗人如何看待命运? A. 可以掌控
B. 只能接受
C. 不在意 -
“岂伊地气暖”意指什么? A. 生活富裕
B. 内心寒冷
C. 友谊深厚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但前者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后者则强调了壮丽的景色与人生的豪情。在意象上,张九龄用自然象征内心,而王之涣则通过壮丽的山河激发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