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梁晚望二首》
时间: 2025-01-24 17:06:53意思解释
河梁晚望二首
作者: 子兰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水势滔滔不可量,渔舟容易泛沧浪。
连山翠霭笼沙溆,白鸟翩翩下夕阳。
雨添一夜秋涛阔,极目茫茫似接天。
不知龙物潜何处,鱼跃蛙鸣满槛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河流的浩瀚,渔舟轻易地在波浪上漂浮。远山的青翠在薄雾中笼罩着沙洲,白鸟在夕阳下翩翩起舞。雨夜增添了秋天的涛声,远望去水天一色,渺茫无际。让人不知龙鱼潜藏在何处,只有鱼儿跃出水面,蛙声在篱笆前此起彼伏。
注释
- 滔滔:形容水势汹涌澎湃。
- 沧浪:指大海或大河的波浪。
- 翠霭:指青色的雾气或云霭,形容远山的景象。
- 翩翩:形容轻盈的样子,这里指白鸟飞翔的姿态。
- 秋涛:秋天的波涛,表现出一种宽广、深远的感觉。
- 极目:极目远望,表示放眼望去。
- 龙物:这里可能指龙或其他水中生物。
- 蛙鸣:指青蛙的叫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子兰,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富有哲理,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唐朝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可能在某个黄昏时分,站在河边,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河梁晚望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优雅,诗的开头便以“水势滔滔不可量”引入,形象地展现了江河的浩瀚。诗人通过对渔舟在波浪中漂浮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动荡的画面。此处的“渔舟”不仅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也象征着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随后,诗人描绘了远山的翠霭和白鸟的飞舞,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增添了诗的动感,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接着,雨夜的到来使得秋涛更加阔大,诗人“极目茫茫似接天”的目光让人感受到一种开阔的视觉体验,同时也暗示了人对自然的无限向往。
最后两句“不知龙物潜何处,鱼跃蛙鸣满槛前”,不仅描绘了丰富的水生生物,也引发了人对自然奥秘的思考,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互动与关系。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遐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势滔滔不可量:描绘了河流的浩大与不计其数,让人感受到其壮阔。
- 渔舟容易泛沧浪:渔舟在大浪中轻易漂浮,表现了自然的力量与渔民的生活。
- 连山翠霭笼沙溆:远山在薄雾中显得青翠,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 白鸟翩翩下夕阳:白鸟在落日的映照下轻盈飞舞,增添了动感。
- 雨添一夜秋涛阔:雨夜的到来让波涛更加宽广,表现出秋天的深邃。
- 极目茫茫似接天:放眼望去,水天相接,展现了无限的广阔。
- 不知龙物潜何处:对水中生物的探寻,表现了人对自然奥秘的好奇。
- 鱼跃蛙鸣满槛前:鱼跃出水面,蛙声此起彼伏,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势比作滔滔,形象生动。
- 拟人:白鸟“翩翩”飞舞,表现其灵动。
- 对仗:如“鱼跃蛙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的壮丽与生动,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生命,流动与变化。
- 渔舟:象征人类与自然的互动。
- 连山翠霭:表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 白鸟:象征自由与灵动。
- 秋涛:代表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势滔滔不可量”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河水很浅
- B. 河水十分浩大
- C. 河水流动缓慢
答案:B
-
诗中白鸟翩翩下夕阳,展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 A. 对秋天的厌恶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
- C. 对渔民的同情
答案:B
-
“鱼跃蛙鸣”这一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水面平静
- B. 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C. 诗人的孤独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诗人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杜甫的《春望》则体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思考,风格上较为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