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筑朔方六州城率尔而作》

时间: 2025-01-10 22:50:31

奉诏受边服,总徒筑朔方。

驱彼犬羊族,正此戎夏疆。

子来多悦豫,王事宁怠遑。

三旬无愆期,百雉郁相望。

雄视沙漠垂,有截北海阳。

二庭已顿颡,五岭尽来王。

驱车登崇墉,顾眄凌大荒。

千里何萧条,草木自悲凉。

凭轼讯古今,慨焉感兴亡。

汉障缘河远,秦城入海长。

顾无庙堂策,贻此中夏殃。

道隐前业衰,运开今化昌。

制为百王式,举合千载防。

马牛被路隅,锋镝销战场。

岂不怀贤劳,所图在永康。

王事何为者,称代陈颂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诏受边服,总徒筑朔方。
驱彼犬羊族,正此戎夏疆。
子来多悦豫,王事宁怠遑。
三旬无愆期,百雉郁相望。
雄视沙漠垂,有截北海阳。
二庭已顿颡,五岭尽来王。
驱车登崇墉,顾眄凌大荒。
千里何萧条,草木自悲凉。
凭轼讯古今,慨焉感兴亡。
汉障缘河远,秦城入海长。
顾无庙堂策,贻此中夏殃。
道隐前业衰,运开今化昌。
制为百王式,举合千载防。
马牛被路隅,锋镝销战场。
岂不怀贤劳,所图在永康。
王事何为者,称代陈颂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作者奉命修筑边防,竭尽全力来建设朔方地区。驱逐那些犬羊般的部落,正是为了捍卫这片戎夏交界的疆域。您来此地多是喜悦,王命岂能稍有懈怠?三旬无误期,百座城门高耸入云。雄视沙漠,仿佛要触碰北海的阳光。两个庭院已然低头,五岭之地尽是朝廷的王命。驾车登上崇高的城墙,俯瞰辽阔的荒野。千里之地何其萧条,草木皆显得悲凉。凭栏询问古今,感慨兴亡的变迁。汉朝的防线缘河而远,秦朝的城池直入大海。回首没有庙堂的策划,给中原带来了祸殃。历史的兴衰隐约可见,今天的变革却是繁荣。制定百王的制度,以防千年的变故。马牛被遗弃在路旁,兵器在战场上已然锈蚀。岂不怀念那些贤明的劳作,所追求的正是持久的安康。王命究竟为何?不过是为了传承与颂扬。

注释:

  • 奉诏:奉命,指接受上级的命令。
  • 边服:边疆的服饰,指边疆地区的军装。
  • 犬羊族:比喻敌对的部落,形象地表达了他们的野蛮和无知。
  • 戎夏疆:戎狄与夏族的边界,指中原与边疆的关系。
  • 三旬:指三十天,古人以十天为一旬。
  • 郁相望:郁,形容高耸的样子;相望,指彼此对望,形容城堡的壮观。
  • 雄视:高傲地看,形容胸怀壮志。
  • 凭轼:凭栏,指在车上向外眺望。
  • 兴亡:指国家的兴盛与衰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约 684-757),字景仁,号和甫,唐代诗人,曾任翰林学士,擅长古诗,作品多为抒怀与描写边塞风光。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国家疆域辽阔,边防建设迫在眉睫。诗人受到诏命,参与筑城活动,借此表达对国家安宁和边防建设的关注,反映出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边防建设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和历史的思考。整首诗气势恢宏,层次分明,描绘了壮丽的边塞风光和诗人心中的忧患意识。前半部分描写了筑城的情景,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息,诗人以“驱彼犬羊族”表现出对敌对势力的强烈抵制和捍卫疆土的决心。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历史的兴亡,表现出诗人对过往王朝的追思与反思。通过“凭轼讯古今,慨焉感兴亡”的句子,诗人表达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期待。

全诗情感浓烈,意象丰富,从边防建设的实际出发,接着引申至历史的反思,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边塞画卷。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诗歌显得格外深邃与感人,展现了李峤深厚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奉诏受边服,总徒筑朔方:接受命令,在边疆地区修建防御工事。
  • 驱彼犬羊族,正此戎夏疆:驱逐敌对部落,捍卫中原与边疆的界限。
  • 子来多悦豫,王事宁怠遑:前来的人都很愉悦,王命不可懈怠。
  • 三旬无愆期,百雉郁相望:三十天内工期不误,百座城楼巍峨相对。
  • 雄视沙漠垂,有截北海阳:雄心壮志,俯视沙漠,向北海的阳光延伸。
  • 二庭已顿颡,五岭尽来王:两个庭院低头,五岭之地尽是王的命令。
  • 驱车登崇墉,顾眄凌大荒:驾车登上高墙,俯瞰广袤的荒野。
  • 千里何萧条,草木自悲凉:千里之地显得萧条,草木也显得悲凉。
  • 凭轼讯古今,慨焉感兴亡:凭栏询问古今,感慨历史的兴亡。
  • 汉障缘河远,秦城入海长:汉朝的防线远及河流,秦朝的城池直入大海。
  • 顾无庙堂策,贻此中夏殃:回首没有朝廷的计划,给中原带来祸殃。
  • 道隐前业衰,运开今化昌:历史的兴衰隐约可见,今天的变革却繁荣。
  • 制为百王式,举合千载防:制定百王的制度,以防万年的变故。
  • 马牛被路隅,锋镝销战场:马牛被遗弃在路旁,武器在战场上锈蚀。
  • 岂不怀贤劳,所图在永康:难道不怀念那些贤明的劳作,追求的正是长久的安康。
  • 王事何为者,称代陈颂章:王命究竟为何?不过是为了传承与颂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敌对部落比作犬羊,形象地表现其弱小与野蛮。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雄视沙漠垂”和“顾眄凌大荒”,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使用排比结构,增强语势,如“马牛被路隅,锋镝销战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防:象征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 沙漠、大荒:体现出边疆的荒凉与艰苦,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兴亡:代表历史的变迁,表达对历史的反思。
  • 马牛:象征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疾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峤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犬羊族”主要指代什么?

    • A. 和平的邻国
    • B. 敌对的部落
    • C. 普通百姓
    • D. 战士
  3. “千里何萧条,草木自悲凉”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悲凉
    • C. 厌倦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李峤的《奉使筑朔方六州城》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皆描写了边塞的壮丽与历史的兴亡。前者更注重对国家建设的责任感,后者则强调个人的壮志豪情。两者在意象上都有壮丽的自然景观描写,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显得更为沉重、深思,后者则更为奔放、豪迈。

相关诗句

奉诏受边服,总徒筑朔方。下一句是什么

驱彼犬羊族,正此戎夏疆。上一句是什么

驱彼犬羊族,正此戎夏疆。下一句是什么

子来多悦豫,王事宁怠遑。上一句是什么

子来多悦豫,王事宁怠遑。下一句是什么

三旬无愆期,百雉郁相望。上一句是什么

三旬无愆期,百雉郁相望。下一句是什么

雄视沙漠垂,有截北海阳。上一句是什么

雄视沙漠垂,有截北海阳。下一句是什么

二庭已顿颡,五岭尽来王。上一句是什么

二庭已顿颡,五岭尽来王。下一句是什么

驱车登崇墉,顾眄凌大荒。上一句是什么

驱车登崇墉,顾眄凌大荒。下一句是什么

千里何萧条,草木自悲凉。上一句是什么

千里何萧条,草木自悲凉。下一句是什么

凭轼讯古今,慨焉感兴亡。上一句是什么

凭轼讯古今,慨焉感兴亡。下一句是什么

汉障缘河远,秦城入海长。上一句是什么

奉诏受边服,下一句是什么

总徒筑朔方。上一句是什么

总徒筑朔方。下一句是什么

驱彼犬羊族,上一句是什么

驱彼犬羊族,下一句是什么

正此戎夏疆。上一句是什么

正此戎夏疆。下一句是什么

子来多悦豫,上一句是什么

子来多悦豫,下一句是什么

王事宁怠遑。上一句是什么

王事宁怠遑。下一句是什么

三旬无愆期,上一句是什么

三旬无愆期,下一句是什么

百雉郁相望。上一句是什么

百雉郁相望。下一句是什么

雄视沙漠垂,上一句是什么

雄视沙漠垂,下一句是什么

有截北海阳。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