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时间: 2025-01-10 19:32:44

瑞雪惊千里,同云暗九霄。

地疑明月夜,山似白云朝。

逐舞花光动,临歌扇影飘。

大周天阙路,今日海神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雪惊千里,同云暗九霄。
地疑明月夜,山似白云朝。
逐舞花光动,临歌扇影飘。
大周天阙路,今日海神朝。

白话文翻译:

这场瑞雪让千里大地为之一振,天空的云层也显得更加阴暗。大地仿佛置身于明月的夜晚,山峦似乎化作了白云的早晨。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仿佛在花光中流动;而那扇子轻轻摇动,影子随着歌声飘荡。在这大周的神圣之路上,今天是海神的朝拜日。

注释:

字词注释:

  • 瑞雪:象征吉祥的雪。
  • 千里:指广阔的地域。
  • 九霄:形容高空,意指云层。
  • 明月夜:指月光明亮的夜晚,通常与宁静、清幽相关。
  • 白云朝:形容山峰在雪的覆盖下像早晨的白云。
  • 逐舞:形容雪花如舞蹈般飘落。
  • 花光:指雪花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的光芒。
  • 扇影:扇子的影子,象征轻盈和灵动。
  • 大周:指周朝,意喻古代的盛大和庄严。
  • 海神朝:指祭海神的日子,象征祭祀和祈愿。

典故解析:

  • 瑞雪兆丰年:在中国文化中,瑞雪象征着丰收和吉祥,是一种积极的自然现象。
  • 海神:指的是古代信仰中的海洋神祇,通常与渔业和航海安全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约772年-836年),字君复,号少微,唐代著名诗人,曾任职于朝廷,擅长五言古诗和律诗。李峤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的某个雪天,李峤以雪为主题,借雪景表达对时光流逝和自然美的感悟,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唐代社会相对繁荣,诗人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有较为丰富的表达空间。

诗歌鉴赏:

《雪》这首诗通过对雪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开头的“瑞雪惊千里”,用“惊”字形象地表现出雪的覆盖力,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感受;接着“同云暗九霄”,则进一步提升了气氛,暗示着雪天的阴云与宁静。诗中描绘的“地疑明月夜,山似白云朝”则通过对比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意境,令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境般的世界。

在第三联中,李峤通过“逐舞花光动”和“临歌扇影飘”的描写,赋予雪花以生命和舞姿,生动地表现出雪花在空中飞舞时的美丽景象。此外,最后两句提到了“大周天阙路”和“今日海神朝”,不仅给人以历史感,更带有一种庄重与神圣的氛围,表达了对自然和神灵的敬仰。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李峤作为唐代诗人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瑞雪惊千里:瑞雪的到来使得千里大地焕然一新。
  2. 同云暗九霄:天空中的云层因雪而显得阴暗。
  3. 地疑明月夜:大地如同明月照耀的夜晚那样明亮。
  4. 山似白云朝:雪覆盖的山峦像早晨的白云一样纯洁。
  5. 逐舞花光动:雪花在空中舞动,似乎在与阳光嬉戏。
  6. 临歌扇影飘:扇子的影子和歌声在雪中轻轻摇曳。
  7. 大周天阙路:指向大周王朝的荣耀与繁荣。
  8. 今日海神朝:今天是海神的祭祀日,表达对神明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比作舞动的花,形象生动。
  • 拟人:雪花被赋予了舞蹈的能力,增添了诗的灵动感。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瑞雪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期盼,传递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瑞雪:象征吉祥与丰收。
  • 明月:代表光明与希望。
  • 白云:象征纯洁与宁静。
  • 扇影:象征轻盈与灵动。
  • 海神:象征信仰与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瑞雪惊千里”中的“瑞雪”意指: A. 普通的雪
    B. 象征吉祥的雪
    C. 大雪

  2. 诗中提到的“今日海神朝”主要表达了: A. 对海神的祭祀
    B. 自然灾害的到来
    C. 对未来的担忧

  3. “逐舞花光动”中“逐舞”主要形容: A. 雪花的舞动
    B. 花朵的盛开
    C. 风的吹拂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峤《雪》与王维《山居秋暝》
    • 两首诗都以自然景物为主题,李峤的《雪》描绘了雪的美丽与神秘,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表达了秋天的宁静与孤寂。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李峤的诗更注重动态的美,而王维则倾向于静态的表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