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
时间: 2025-01-10 22:42: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日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
作者:李峤 〔唐代〕
凤城景色已含韶,
人日风光倍觉饶。
桂吐半轮迎此夜,
蓂开七叶应今朝。
鱼猜水冻行犹涩,
莺喜春熙弄欲娇。
愧奉登高摇彩翰,
欣逢御气上丹霄。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凤城的美景已经蕴含着春天的气息,人日的节日里风光更加迷人。桂花树下半轮明月映照着这个夜晚,蓂花的七片叶子在今朝绽放。鱼儿在冰冷的水中游动依然感到不畅,莺鸟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嬉戏展翅显得娇美。虽然感到惭愧,但我仍然在这个高台上摇动彩色的扇子,欣然迎接皇上赐予的气象飞升至天空。
注释:
字词注释:
- 凤城:指长安,唐朝的都城。
- 韶:指春天,韶华是美好的时光。
- 桂:桂花,象征着美好和吉祥。
- 蓂:指蓂草,春天时节的植物,象征着生机。
- 鱼猜水冻:鱼在水中游,水已结冰,形容春寒料峭。
- 莺:黄莺,春天时节的鸟,象征春天的到来。
- 登高:登高台,古时文人雅士常在此吟诗作对。
- 彩翰:彩色的扇子,象征着节日的热闹。
典故解析:
- 人日:指农历正月初七,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人的生日,常有庆祝活动。
- 丹霄:指红色的云彩,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前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约709-774年),字逢辰,号天池,唐代著名诗人,官至太常卿,曾任秘书省侍郎,擅长五言、七言诗,尤以律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人日佳节,正值春暖花开之时,诗人受邀在大明宫参加宴会,心中感慨万千,借景抒情,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人日这个传统节日的欢快氛围。首句“凤城景色已含韶”直接引入了地理背景,突出了长安的美丽,展现出春天的到来。诗中运用“桂吐半轮”与“蓂开七叶”来描绘夜晚的明月与早晨的春花,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生机,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接下来的“鱼猜水冻行犹涩”与“莺喜春熙弄欲娇”,通过对比展示了冬去春来的变化,鱼儿在冰冷的水中仍感到不畅,而莺鸟在春暖花开中则显得格外欢快。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使读者更能体会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两句“愧奉登高摇彩翰,欣逢御气上丹霄”将个人情感与节日气氛结合,表达了对皇恩的感激和对生活的期待。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又融入了对人日节日的庆祝,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雅与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凤城景色已含韶:描写长安的春天景色,暗示春天的到来。
- 人日风光倍觉饶:强调人日节日的美好气氛,生机盎然。
- 桂吐半轮迎此夜:描绘夜晚明月与桂花的意象,寓意吉祥。
- 蓂开七叶应今朝:表达早晨春花蓂草的盛开,象征春意盎然。
- 鱼猜水冻行犹涩:形容春寒未尽,鱼儿在水中游动依然困难。
- 莺喜春熙弄欲娇:描绘黄莺在春天欢快的情景,生动而形象。
- 愧奉登高摇彩翰:表达诗人登高吟咏的自豪与羞愧之情。
- 欣逢御气上丹霄:感受皇恩与节日的喜庆,展望未来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比喻人生的变化与情感。
- 拟人:鱼儿与莺鸟被赋予情感,增加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仗,增强了音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期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城:象征繁华与美丽。
- 桂:象征吉祥与美好。
- 莺:象征春天与生机。
- 鱼:象征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凤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洛阳
B. 长安
C. 杭州 -
“人日”是指哪一天? A. 正月初一
B. 正月初七
C. 正月十五 -
诗中“桂吐半轮”意指什么? A. 桂花开放
B. 明月升起
C. 春天来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但李白的风格更为奔放豪放。
- 杜甫的《春望》: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国家的忧虑,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峤诗选》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