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龙门游泛》
时间: 2025-01-10 22:49:4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清明日龙门游泛
作者: 李峤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
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
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
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
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清晨,国门大开,京城的春意正浓。
洛阳的道路上人流如潮,南方的伊川阙楼映入眼帘。
微风轻拂,水面荡漾,清明节的气息扑面而来。
林中隐约见到两座山的影子,水面映出了千座佛龛的倒影。
轻纱飘舞在杨柳间,香船轻轻划过青苔的水面。
大家尽情游玩,唯恐这美好的时光会迅速流逝。
注释:
- 晴晓:晴朗的清晨。
- 国门:指国家的门户,这里象征着出行的开始。
- 都门:指京城,特指长安。
- 纷纷:形容人多而杂乱。
- 伊川阙:伊川的阙楼,指景点。
- 衍漾:水波荡漾。
- 芬月:指清明时节,春天的气息。
- 罗袂:轻纱衣袂。
- 香桡:香气四溢的小船。
- 流芳歇:美好的时光和景象的结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峤,字少岳,号云溪,唐代诗人,以五律、七律见长,风格清新,擅长描绘山水田园景色。
- 创作背景: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和春游节日,诗人在清明时节游览龙门,表达游玩和享受春光的愉悦心情。
诗歌鉴赏:
李峤的《清明日龙门游泛》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清明节的美好景象。诗中“晴晓国门通”以清晨的开放感开篇,渲染出一种朝气蓬勃的氛围。接下来的“纷纷洛阳道”则表现出人们在清明时节出游的热烈场面,体现出节日的欢快与热闹。诗人南望伊川阙,既是对美景的向往,也是对历史文化的追忆。
“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一句,将清明时节的和煦春风与芬芳气息融入水面荡漾之中,形成了生动的画面感。接下来的“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游览景点的向往。
最后两句“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抒发了游玩中的愉悦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流露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忧伤。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清明节的热闹与美丽,也流露出一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春光易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晴晓国门通:描绘了阳光明媚的早晨,国门打开,象征着出游的自由。
- 都门蔼将发:指京城的春光正盛,气氛温暖。
- 纷纷洛阳道:洛阳的道路上人来人往,展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 南望伊川阙:目光投向南方的伊川,带有向往的情感。
- 衍漾乘和风:水面在和风中荡漾,表现出轻松愉悦的气氛。
- 清明送芬月:清明节带来了春天的芬芳气息。
- 林窥二山动:树林中隐约见到山的轮廓,生动形象。
- 水见千龛越:水面映出千座佛龛,增添了文化气息。
- 罗袂罥杨丝:轻纱衣袂在风中飘动,画面优美。
- 香桡犯苔发:小船轻轻划过,水面泛起涟漪。
- 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大家尽情享乐,唯恐美好时光流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象与情感结合,如“清明送芬月”。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如“水见千龛越”。
- 对仗:整首诗中对仗工整,如“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清明节的热爱,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欢乐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清明:象征着春天的开始,是祭祖和踏青的时节。
- 国门:象征着开放与自由,代表游览的开始。
- 和风:象征温暖与舒适的环境,带来愉悦的感受。
- 山水:象征自然之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香桡:代表游玩中的轻松与愉悦。
互动学习: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清明节
- D. 春节
-
“晴晓国门通”中“国门”指的是?
- A. 学校的大门
- B. 国家边界
- C. 京城的出入口
- D. 任何地方的门
-
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欢乐
- C. 忧郁
- D. 愤怒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地表现了忧国之情。
- 《山居秋暝》:强调自然的宁静与美感,风格与李峤的游春热闹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峤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