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岳大用抚干雪後游西湖,早饭显明寺。步至
道堂高绝俯空明,上下跻攀取意行。净阁虚廊人寂寂,鹤声断处忽琴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雪后游览西湖时的所见所感。道教的道堂高耸入云,俯瞰着空明的湖面,作者在这里上下攀登,感受着其中的意境。宁静的阁楼与空旷的走廊显得十分寂静,远处传来的鹤鸣声在琴声忽然响起的瞬间,仿佛打破了这份宁静。
注释
- 道堂: 道教的庙宇,供奉道教神灵的地方。
- 高绝: 高耸而出众,形容建筑物的高度和独特性。
- 跻攀: 攀登、升高。
- 净阁: 清净的阁楼,象征着幽静的环境。
- 虚廊: 空旷的走廊。
- 鹤声: 鹤的鸣叫,象征着清雅与超然。
- 琴声: 古琴的演奏声。
典故解析
道教文化中,道堂常常与修道、出世的理念相联系。这里的“道堂”不仅是一个空间,更是一个精神的象征,代表着作者对道教哲学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风格清新自然,注重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游览自然景观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西湖的美景与道教的宁静哲学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同岳大用抚干雪後游西湖,早饭显明寺。步至》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雪后西湖的宁静景象。诗的开头描绘道堂高耸,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这里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高耸,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升华。诗人通过“俯空明”的描写,使人感受到道堂与湖面之间的和谐。
接下来的“上下跻攀取意行”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净阁虚廊的描写则让人联想到一种清幽的生活状态,仿佛在向读者传达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而“鹤声断处忽琴声”,则通过声响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动感交错的氛围,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认同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向往清幽生活的情感,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道堂高绝俯空明: 诗人描绘道堂高耸,俯视湖面,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 上下跻攀取意行: 诗人在道堂中攀登,象征着对真理和人生意义的探索。
- 净阁虚廊人寂寂: 描绘了环境的宁静与空旷,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鹤声断处忽琴声: 声音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与音乐的和谐,打破了寂静。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道堂”代表一种精神的追求。
- 对仗: “上下跻攀”与“净阁虚廊”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 将声响赋予情感,使得自然界充满生机。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道教哲学的认同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道堂: 代表道教文化,象征精神的追求。
- 鹤声: 象征清雅与长寿,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气质。
- 琴声: 代表文人雅士的情趣,体现文化的深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同岳大用抚干雪後游西湖,早饭显明寺。步至》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 A) 李白
- B) 杨万里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道堂高绝俯空明”中的“空明”指的是什么?
- A) 明亮的天空
- B) 清澈的湖面
- C) 空旷的道堂
- D) 幽静的环境
-
诗中提到的“鹤声”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力量
- B) 超然的气质
- C) 自然的和谐
- D) 人生的短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同岳大用抚干雪後游西湖,早饭显明寺。步至》与王维的《鹿柴》均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但杨万里更加强调道教思想的融入,而王维则在于山水的静谧之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以上是对杨万里《同岳大用抚干雪後游西湖,早饭显明寺。步至》这首诗的全面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