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用喜雨韵三首》
时间: 2025-01-25 00:29: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用喜雨韵三首
作者:吴潜(宋代)
暗云泼雨土生香,不假琮黄与璧苍。
天道从来关感应,人闲此际换炎凉。
青灯可近聊凭案,缃帙堪翻谩启箱。
窗外候虫声更急,坐看斜月照堂皇。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乌云密布,倾泻而下的雨水使得泥土散发出芳香,根本不需要琼瑶的黄玉和璧玉的青色来衬托。
天地之间的道理,自古便在于感应,人在这个时刻,正好换来炎夏的凉意。
青灯可以靠近,随便在案上写写,翻翻书箱中的书籍。
窗外虫声愈发急促,我坐在这里静静欣赏斜月照耀着堂屋的华丽。
注释
字词注释:
- 暗云:指乌云,暗示将要下雨。
- 泼雨:指倾盆大雨。
- 琮黄与璧苍:琮和璧是古代的美玉,形容珍贵的东西。
- 缃帙:指书籍和文稿。
- 虫声:指夜晚虫鸣的声音。
- 斜月:指月亮倾斜地挂在天空,形容夜晚的景象。
典故解析:
“天道从来关感应”可以理解为天地自然法则的感应,反映了古代人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敏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夏季的雨后,诗人通过描绘雨后的宁静与清新,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与喜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为主题,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首联以“暗云泼雨土生香”开篇,生动描绘了雨水洒落后泥土散发的清新气息,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洗礼。接下来的“天道从来关感应”则揭示了天地之间的感应关系,表明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体验的密切联系,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人在此间感受到炎夏的凉意,展现了人对天气变化的敏感与适应。
后两联则转向室内,表现了诗人在雨后静谧的环境中,伴随青灯下的思考与沉静。他翻阅书籍,听着窗外虫声愈发急促,体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细节的关注。结尾“坐看斜月照堂皇”,不仅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还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与人文,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暗云泼雨土生香:乌云密布,倾泻而下的雨水使得泥土散发出芳香,形象生动,感受到雨水的滋润。
- 不假琮黄与璧苍:不需要华丽的装饰,雨水本身就能使得大地生机勃勃,突显自然的纯粹之美。
- 天道从来关感应:自然的法则与人类的感受密切相关,体现了一种哲学思考。
- 人闲此际换炎凉:人在这个时刻,正享受着夏日的凉意,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青灯可近聊凭案:青灯下的闲适,表现了诗人的安静和从容。
- 缃帙堪翻谩启箱:翻阅书籍,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
- 窗外候虫声更急:窗外虫鸣愈发急促,传达了自然的生动气息。
- 坐看斜月照堂皇:静坐观赏月亮,体现了诗人的内心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泼雨”形象化雨水的倾泻,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上下句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虫声被赋予了“更急”的情感,使自然更具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喜悦,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内心宁静与满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暗云:象征着即将来临的雨水,暗示着变化和生命的滋润。
- 泥土:象征生命的根基,雨水使之生香,体现自然的生生不息。
- 青灯: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追求。
- 虫声: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营造出夜晚的宁静氛围。
- 斜月:象征着宁静与美好,代表了诗人内心的和谐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人情的感悟
B. 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喜悦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生活的抱怨 -
诗中提到的“缃帙”指的是什么?
A. 知识
B. 书籍和文稿
C. 装饰品
D. 食物 -
“窗外候虫声更急”中“更急”的意思是?
A. 更安静
B. 更缓慢
C. 更加急促
D. 更加微弱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雨水带来的自然变化与生命的滋润。
- 李白《夜泊牛津》:通过夜景表现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的描绘。
诗词对比:
- 吴潜《五用喜雨韵三首》与杜甫《春夜喜雨》:两者都表现了对雨水的赞美,但吴潜更侧重于雨后的静谧与内心感受,而杜甫则强调雨水对于农田的重要性,体现了不同的生活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