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村舍杂兴
作者: 陆游 〔宋代〕
原文展示:
白首返吾乡,功名罢激昂。
扫除魔眷属,砭熨病膏肓。
老圃勤供菜,蛮童解炷香。
黄昏那用问,且喜日舒长。
白话文翻译:
我已白头回到家乡,过去的功名已不再激动。
我扫除了一切烦恼,舒缓了心中的病痛。
在老菜园里勤种蔬菜,乡下的小孩点燃香火。
黄昏时分无需多问,欣喜的是白昼逐渐延长。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首:指年老,白发苍苍。
- 返吾乡:回到自己的故乡。
- 功名:指名声和成就。
- 扫除魔眷属:意指消除心中的烦恼与困扰。
- 砭熨:指用针灸或熨烫的方式来舒缓身体的病痛。
- 老圃:老旧的菜园。
- 蛮童:乡村的小孩。
- 解炷香:点燃香火,以示祭祀或祈愿。
- 黄昏那用问:黄昏时分无需多问,表示心情的平静与满足。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陆游对自己仕途生涯的反思,表现了他在白头之际对功名的淡然以及对故乡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及爱国志士。他的一生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哀,晚年回归农村,过着田园生活,创作了大量诗词。
创作背景: 《村舍杂兴》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功名利禄的冷淡态度。在经历了政治的失意和个人的困扰后,陆游选择回归自然,享受平静的田园生活。
诗歌鉴赏:
《村舍杂兴》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作,展现了陆游晚年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诗中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热爱和对功名的释然。在“白首返吾乡”一句中,作者自觉年老,回到故乡,不再追求功名,展现了诗人的淡泊和从容。紧接着的“扫除魔眷属,砭熨病膏肓”,不仅传达了他对内在烦恼的排解,也象征着对过往的释怀,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智慧与洒脱。
“老圃勤供菜,蛮童解炷香”描绘了一幅简单而和谐的农家生活图景,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尤其是小孩点香的细节,给人一种生活气息的亲切感,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最后一句“黄昏那用问,且喜日舒长”更是将这份宁静与满足推向高潮,黄昏的延长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充实,诗人在此刻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陆游一生的哲思与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首返吾乡:强调年老的他带着对故乡的眷恋回归。
- 功名罢激昂:功名已不再是他生活的动力,反映出对名利的释然。
- 扫除魔眷属:表达了诗人心境的升华,清理内心的烦恼。
- 砭熨病膏肓:通过比喻暗示诗人对心灵和身体的照顾与关怀。
- 老圃勤供菜: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耕种是他生活的乐趣。
- 蛮童解炷香:乡村孩童的生活细节,展现了生活的温暖与纯真。
- 黄昏那用问:表达内心的平静,不再追求外在的事物。
- 且喜日舒长:对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功名罢激昂”与“扫除魔眷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砭熨病膏肓”表达内心的痛苦与解脱。
- 意象:如“老圃”、“蛮童”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具体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名利的超脱,体现了陆游对故乡的深情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晚年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首:象征老年,经历。
- 故乡:归属感和温暖。
- 功名:世俗的追求。
- 菜园:生机与平静的生活。
- 蛮童:纯真与希望。
- 黄昏:人生的宁静与成熟。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内心的和谐与对自然的热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陆游的字是什么?
A. 逸民
B. 务观
C. 放翁
D. 归隐 -
诗中提到的“黄昏”象征什么?
A. 结束
B. 希望
C. 宁静
D. 忧愁 -
诗人对于功名的态度是?
A. 激动
B. 追求
C. 释然
D. 失落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陆游与王维的田园诗风格对比,陆游更强调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而王维则倾向于自然的和谐与哲理的思考。两者在描绘乡村生活时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