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假山小池
陆游 〔宋代〕
鑿池容斛水,壘石效遥岑。
鸟喜如相命,鱼惊忽自沉。
风来生细籁,云度作微阴。
便恐桃源近,无人与共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造池塘的宁静景象。他用工具挖掘池塘来容纳水,堆砌石头以模仿远处的山峰。鸟儿在这里欢快地鸣叫,似乎在感慨命运的美好,而鱼则因为受到惊扰而沉入水底。微风拂过,带来了细细的竹声,云彩在空中移动,投下了淡淡的阴影。诗人不禁担心,桃花源或许就在不远处,但却没有人可以一起去探寻。
注释:
- 鑿(zuó): 挖掘,开凿。
- 斛(hú): 古代容量单位,这里指的是容水的池塘。
- 壘(lěi): 堆砌,筑成。
- 效(xiào): 模仿。
- 遥岑: 远处的山峰。
- 生细籁: 细微的竹声。
- 云度: 云彩的移动。
- 桃源: 桃花源,传说中的理想境地。
- 共寻: 一起去寻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作品主题多涉及爱国、抒怀、山水等,风格豪放且情感真挚。陆游的诗歌常以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他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历史背景下,常常以诗寄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假山小池作为一个人造的景观,体现了他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构建与逃避现实的渴望。
诗歌鉴赏:
《假山小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静谧的自然环境,诗人借助诗句中的景物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孤独的感慨。开篇的“鑿池容斛水,壘石效遥岑”展现了诗人创造的努力,暗示着一种对理想的追求。接下来的“鸟喜如相命,鱼惊忽自沉”描绘了生动的自然景象,却也流露出一丝忧伤,似乎暗示着人们在追求理想生活时,往往会遭遇意外与惊扰。
“风来生细籁,云度作微阴”则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微风与云彩的描写使整个场景更为生动。最后一句“便恐桃源近,无人与共寻”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桃花源象征着理想的世界,然而现实中却无人共享,这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鑿池容斛水:用工具挖掘池塘来容纳水,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环境的追求。
- 壘石效遥岑:堆砌石头模仿远处的山峰,表现了人对自然美的向往。
- 鸟喜如相命:鸟儿欢快的鸣叫,似乎在感慨命运的美好。
- 鱼惊忽自沉:鱼因惊扰而迅速沉入水底,暗示对理想的追求常常伴随困扰。
- 风来生细籁:微风拂过,带来细微的竹声,增添了自然的韵味。
- 云度作微阴:云彩移动,投下淡淡阴影,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便恐桃源近:担心理想世界(桃花源)就在附近。
- 无人与共寻:然而现实中却没有人一起去探寻,表达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拟人: “鸟喜如相命”赋予鸟儿人性化的情感,增强了情感共鸣。
- 对仗: 如“风来生细籁,云度作微阴”,展现了工整的修辞美。
- 意象: 假山、池水、鸟、鱼等意象构建了一个生动的自然画面,传达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假山小池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其在现实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终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假山: 象征着人造的理想世界,传达对自然的向往。
- 小池: 代表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安逸。
- 鸟: 象征自由与快乐。
- 鱼: 代表内心的波动和惊扰。
- 桃源: 理想世界的象征,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源”指代什么? A. 理想的生活
B. 现实中的地方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动物 -
诗人用什么手法描绘自然景象?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鱼惊忽自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惊恐
C. 忧伤
D. 无奈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
- 《山中杂诗》 - 王维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王维: 陆游的《假山小池》强调了对人造自然的感慨与孤独,而王维的山水诗则多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切热爱与恬淡心境。两者在表现主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陆游更倾向于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渴望,而王维则注重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这首《假山小池》不仅是一首风景诗,更是诗人心灵的写照,值得细细品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