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读秦纪七绝
原文展示:
通国无人敢挟书,峄山碑自篆虫鱼。至今览者赏奇古,先汉文章已不如。
白话文翻译:
全国没有人敢随意抄写书籍,峄山的碑文上刻着各种虫鱼。直到今天,阅读这些的人仍然赞赏其奇特古老,甚至觉得先汉的文章比不上它。
注释:
- 通国:全国。
- 无人敢挟书:没有人敢私自篡改书籍。
- 峄山碑:指峄山上的古碑,碑文多以虫鱼等形象装饰,具有古老的艺术风格。
- 篆虫鱼:古代篆书中常见的虫和鱼的形象,象征生动与古朴。
- 览者:阅读和欣赏的人。
- 赏奇古:欣赏其奇特和古老的艺术风格。
- 先汉:指汉朝之前的历史,诗人认为当时的文风已不如峄山碑的独特。
典故解析:
峄山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碑刻,反映了历史和文化的深厚底蕴。诗中提到的“先汉文章”则是指汉代的文人,作者通过对比,体现出对峄山碑的独特风采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青卿,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和诗,尤其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是刘克庄对古代文化与历史的反思。诗中的评述反映出对古碑及其文化价值的重视,表现了对比现代与古代文化的差异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意象,展现了刘克庄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思考。开头“通国无人敢挟书”直接指出了当时社会对书籍的珍视,隐含着对文化的重视和对知识的尊重。接着,通过“峄山碑自篆虫鱼”的描写,诗人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古碑的独特魅力,这种虫鱼的篆刻不仅是艺术的体现,也是历史的见证。最后一句“至今览者赏奇古,先汉文章已不如”则是对比,显示出诗人对峄山碑的赞美,认为其独特之处远超先汉的文风,反映出对古代文化的推崇与对现代文化的批判。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古文化的敬仰,也有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与文化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通国无人敢挟书:强调全国对书籍的尊重与保护,隐含对文化与知识的敬重。
- 峄山碑自篆虫鱼:峄山碑的雕刻艺术,虫鱼的形象象征生动与古老,体现出古代艺术的丰富性。
- 至今览者赏奇古:强调古碑至今仍被人们所赞赏,表明其不朽的价值。
- 先汉文章已不如:通过对比,表达出对峄山碑的独特风采的赞美,体现了对古代文化的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无人敢挟书”与“自篆虫鱼”形成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用“虫鱼”比喻古碑的生动形象,增强了视觉冲击。
- 夸张:通过对比先汉与古碑,强调古碑的独特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峄山碑的赞美为主线,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珍视与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传达了文化传承与历史价值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峄山碑:象征古代文化的丰厚与深邃。
- 虫鱼:象征古代艺术的生动与独特。
- 书:象征知识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峄山碑”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现代艺术
- B. 古代文化的独特价值
- C. 汉朝的政治
-
“通国无人敢挟书”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 A. 书籍受到重视
- B. 书籍被随意篡改
- C. 书籍无人问津
-
诗中“至今览者赏奇古”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古文化的无趣
- B. 古文化的持久魅力
- C. 现代文化的优越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展现了对古代文化的思考,但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 《刘克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