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弟观留慈云》

时间: 2025-02-04 16:07:34

相携入翠林,聊尔豁尘襟。

恃熟出家话,得閒生梵心。

凉多却扇坐,困倦把诗吟。

试问虎溪上,多情如此深。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韵弟观留慈云

作者: 陈著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相携入翠林,聊尔豁尘襟。
恃熟出家话,得閒生梵心。
凉多却扇坐,困倦把诗吟。
试问虎溪上,多情如此深。

白话文翻译:

我们手牵手走进翠绿的树林中,随意聊聊,舒展心中的尘虑。
依靠着熟悉的出家话语,悠闲地感受着内心的宁静。
因为凉风习习,我坐着扇子,困倦时吟咏着诗篇。
我不禁想问,在虎溪边,情感为何如此深厚?

注释:

  • 相携:携手,手拉手。
  • 翠林:指绿树成荫的森林。
  • 豁尘襟:豁达地放下心中的尘事。
  • 恃熟:依赖于熟悉的事情或人。
  • 出家话:指僧侣的谈话,通常指与佛教相关的哲理。
  • 生梵心:生出一种超然的心境,梵即指佛教的心境。
  • 虎溪: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方,虎溪可能是风景优美之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著,南宋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其作品多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佛教思想的理解。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与友人游玩时,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表达出一种对友情和心境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致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感悟。开篇“相携入翠林”便传达出一种亲密的友情,伴随着自然的美景,诗人心中的纷扰得以舒展。接下来的“聊尔豁尘襟”,则表达了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感。通过“恃熟出家话”,诗人暗示了对佛教哲学的理解与体悟,进一步加深了内心的宁静。最后,“试问虎溪上,多情如此深”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诗人与友人一起走入树林,感受到自然的清新,心中烦恼随之消散。
    • 第二联:借助熟悉的佛教哲理,诗人得以生出一种宁静的心境。
    • 第三联:在清凉的环境中,诗人因困倦而吟咏诗篇,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第四联:诗人感慨情感的深厚,表达对友谊和时光的珍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 对仗:诗句之间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宁静心境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翠林: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心灵的宁静。
  • 虎溪:作为一个特定的地点,代表着友谊的深厚和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翠林”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自然的宁静
    • C. 纷扰的尘世
  2. 诗人通过“出家话”来表现什么?

    • A. 对生活的反思
    • B. 与友人分享的快乐
    • C. 对佛教的理解
  3. “试问虎溪上,多情如此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友情的珍惜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月下独酌》、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现出与自然的交流和内心的宁静。
  • 诗词对比:王维在《鹿柴》中也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更注重孤独的宁静,而陈著的诗则强调了友情的温暖与情感的深厚。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