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壕上》

时间: 2025-01-26 01:49:58

远近人家住,过桥路尽通。

野田行瘦马,浅渚聚群鸿。

地静微泉响,天寒落日红。

若非身作吏,不道是城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壕上 远近人家住,过桥路尽通。 野田行瘦马,浅渚聚群鸿。 地静微泉响,天寒落日红。 若非身作吏,不道是城中。

白话文翻译:

远近的人家都居住在这里,过桥后道路都通向各个方向。 在野外的田地里,一匹瘦马缓缓行走,浅水中的小洲上聚集着一群大雁。 地面静谧,只有细微的泉水声响,天寒地冻,夕阳映照得红彤彤的。 如果不是身为官员,真不会相信这是在城市之中。

注释:

  • 远近人家住:指周围居住着许多人家。
  • 过桥路尽通:过桥后,道路四通八达。
  • 野田行瘦马:在野外的田地里,一匹瘦弱的马在行走。
  • 浅渚聚群鸿:浅水中的小洲上聚集着一群大雁。
  • 地静微泉响:地面非常安静,只有细微的泉水声。
  • 天寒落日红:天气寒冷,夕阳映照得红彤彤的。
  • 若非身作吏: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是官员。
  • 不道是城中:真不会相信这是在城市之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秀,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诗风清新自然,多表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通过对比城市与乡村的不同,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生活的疏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诗中,“远近人家住,过桥路尽通”描绘了乡村的布局,而“野田行瘦马,浅渚聚群鸿”则进一步通过具体的动物形象加深了乡村的宁静感。后两句“地静微泉响,天寒落日红”则通过声音和色彩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最后一句“若非身作吏,不道是城中”则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生活的疏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远近人家住”,通过“远近”二字,展现了乡村的广阔和人居的密集。
  • 第二句“过桥路尽通”,描绘了乡村道路的便捷和四通八达。
  • 第三句“野田行瘦马”,通过“瘦马”这一形象,传达了乡村的朴素和生活的艰辛。
  • 第四句“浅渚聚群鸿”,以“群鸿”聚集的景象,增添了乡村的生机和活力。
  • 第五句“地静微泉响”,通过“微泉响”这一细节,表现了乡村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 第六句“天寒落日红”,以“落日红”的色彩,渲染了乡村的温暖和宁静。
  • 第七句“若非身作吏”,通过“身作吏”这一身份,暗示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疏离。
  • 第八句“不道是城中”,以“不道”二字,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生活的疏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瘦马”比喻乡村生活的朴素和艰辛。
  • 拟人:通过“群鸿”聚集的景象,赋予了大雁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远近”对“过桥”,“野田”对“浅渚”,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生活的疏离感。通过对比城市与乡村的不同,展现了乡村的宁静和美好,以及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瘦马:象征乡村生活的朴素和艰辛。
  • 群鸿:象征乡村的生机和活力。
  • 微泉响:象征乡村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 落日红:象征乡村的温暖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野田行瘦马”中的“瘦马”象征什么? A. 乡村生活的朴素和艰辛 B. 城市生活的繁华和奢侈 C. 乡村的自然和宁静 D. 城市的喧嚣和繁忙

  2. 诗中“地静微泉响”中的“微泉响”象征什么? A. 乡村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B. 城市的喧嚣和繁忙 C. 乡村的生机和活力 D. 城市的繁华和奢侈

  3. 诗中“若非身作吏,不道是城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B. 对城市生活的热爱 C. 对乡村生活的疏离感 D. 对城市生活的疏离感

答案:

  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宁静的乡村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对比城市与乡村的不同,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生活的疏离感。

诗词对比:

  • 赵师秀的《壕上》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宁静的乡村景象,但赵师秀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疏离感,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赵师秀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