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德润连城璧,文工五凤楼。
不愁来蜀徼,政喜识荆州。
世久欺儒素,人当问品流。
平生郭有道,得共李公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德行与文才的赞美,认为德行就像连城的美玉,文才则如五凤楼般华丽。他对前往蜀地并不感到忧愁,反而对认识荆州的政事感到欣慰。作者感叹世间长久以来对儒生的轻视,认为人们应该询问他们的品德与学识。诗中提到的郭有道与李公舟则是他一生中志同道合的朋友。
注释:
- 德润:意指德行滋润人心,连城璧为美玉。
- 文工:指文才出众,工艺精湛。
- 蜀徼:指蜀地的边界,诗中暗指旅途。
- 荆州:古代的一个重要州,政治中心。
- 儒素:指儒家学者,素有品德。
- 郭有道、李公舟: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代表作者的志趣与友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应时,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但其诗风以清新脱俗著称,常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士人对政事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品德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儒家文化的重视与对文人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引人入胜。首句“德润连城璧”,用美玉来比喻德行,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德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接着“文工五凤楼”的比喻,则将文才与建筑之美结合,体现了文人的才华与社会地位。诗人对蜀地的无忧与对荆州的喜悦,反映出他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对自身能力的自信。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感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指出世人对儒家学者的不公与偏见,提倡人们应当重视品德与学识的考量。这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坚持和对当时文化环境的思考。
最后,提及郭有道与李公舟,既是对友谊的珍视,也反映了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展示了作者对德才兼备的追求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德润连城璧:形容德行如同美玉般珍贵,滋润人心。
- 文工五凤楼:比喻文才出众,堪比华丽的建筑。
- 不愁来蜀徼:表达对前往蜀地的无畏与自信。
- 政喜识荆州:对政治事务的关注与欣喜。
- 世久欺儒素:揭示社会对儒家学者的误解与轻视。
- 人当问品流:呼吁人们应重视品德与学识。
- 平生郭有道:提及志同道合的朋友,表达对友谊的珍视。
- 得共李公舟:象征志同道合,分享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德行与美玉、文才与华美建筑相提并论。
- 对仗:前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人当问品流”的方式引发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尚品德与文才的推崇,批判社会对儒者的不公,同时展现了对友谊与理想的追求。诗中彰显了作者的理想情怀与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连城璧:象征高尚的品德与道德。
- 五凤楼:象征文才与艺术的华美。
- 蜀徼:象征远行与探索的勇气。
- 荆州:象征政治理想与文化传承。
- 郭有道、李公舟:象征志同道合的友谊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德润”指的是什么?
- A. 财富
- B. 品德
- C. 文化
-
“平生郭有道”中提到的郭有道是?
- A. 一位诗人
- B. 诗人的朋友
- C. 一个历史人物
-
诗中提到的“文工五凤楼”比喻什么?
- A. 美丽的建筑
- B. 文才出众
- C. 高尚的品德
答案:
- B. 品德
- B. 诗人的朋友
- B. 文才出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李白《将进酒》:强调了豪情与友谊。
诗词对比:
- 孟郊《登科后》:同样探讨了文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分析宋代诗人的作品与风格。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提供诗词鉴赏的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