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首次韵和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

时间: 2025-01-11 09:04:31

谢公文章余,幽事课伐岭。

清诗如玄酒,胡乃淡而永。

得无西堂梦,春草句弥胜。

但使田野传,何须论铭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遇十首次韵和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
谢公文章余,幽事课伐岭。
清诗如玄酒,胡乃淡而永。
得无西堂梦,春草句弥胜。
但使田野传,何须论铭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谢公(谢眺)的文章的感慨,以及对清诗的欣赏。诗人感叹,谢公的文章犹如幽静的山林中的美酒,虽然味道淡然,却令人回味无穷。诗人也希望自己的诗作能够在田野间广为流传,而不必过于在意那些刻在铜鼎上的名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谢公:指的是谢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
  • 幽事:指的是隐秘、清静的事物。
  • 玄酒:比喻清淡而醇厚的美酒,这里形容诗的清新。
  • 铭鼎:古代铭刻在鼎上的文字,象征荣耀和名声。

典故解析

  • 西堂梦:可能指的是谢公梦游西堂的故事,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春草:春天的草生机勃勃,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子文,号称山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曲和诗歌。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志向与理想的碰撞时期,诗人通过对谢公的赞美,表达了对理想与清新诗歌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名声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谢公文章的赞美和对清诗的向往。首句“谢公文章余”,直接引入了谢公,诗人以谢公的文章作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接下来的“幽事课伐岭”,则是将谢公的清诗与幽静的山岭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淡雅的氛围。

“清诗如玄酒,胡乃淡而永”,将清诗比作美酒,强调了诗的清新与回味,正如品味美酒那样,清诗也需要细细品味。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得无西堂梦,春草句弥胜”,期望自己的诗句能够在田野间流传,而不必在意那些浮华的名声,这种心态恰恰反映了诗人对艺术的真诚与执着。

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展示了诗人的高远志向与淡泊名利的情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谢公文章余:赞美谢公的作品,表明对其文才的敬佩。
  2. 幽事课伐岭:诗人更倾向于内心的清静与自然的美。
  3. 清诗如玄酒:将诗歌比作美酒,强调其质朴的美。
  4. 胡乃淡而永:虽然清淡却能长存,暗示诗的深远影响。
  5. 得无西堂梦:希望能有一个如梦的境地,追求理想。
  6. 春草句弥胜:春天的草生机勃勃,形容诗句的力量与生命。
  7. 但使田野传:期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大众所接受,而非追求名利。
  8. 何须论铭鼎:对名声的淡泊,强调内在的艺术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清诗比作美酒,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通过自然意象表达诗人对理想与清新艺术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谢公的敬仰以及对清新诗歌的向往,强调了内在的艺术追求与对名声的淡泊,传达出一种清新高远、追求真理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事:象征内心的清静和隐秘的思考。
  • 清诗:象征诗歌的纯净与高雅。
  • 玄酒:象征诗歌的深厚与回味。
  • 春草: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谢公”是谁? A. 唐代诗人
    B. 宋代诗人
    C. 元代诗人
    答案:A

  2. 诗人将清诗比作什么? A. 水
    B. 美酒
    C. 食物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西堂梦”象征着什么? A. 名利
    B. 理想与追求
    C. 自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较,李白在诗中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豪放,而晁补之则更加强调对清新诗意的追求与对名声的淡泊。两者在表现个人情感与理想追求上的异同,展现了不同时代诗人的心声与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晁补之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