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呈闳中顺之二年兄二首》
时间: 2025-01-26 01:09: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即事呈闳中顺之二年兄二首
蠖轩屈首诗书人,自喻适志非求伸。
闻蝉熟寐白竹簟,见客一整乌纱巾。
语言无味穷鬼志,香火有缘居士身。
明年得去不汲汲,种竹待笋犹须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像一只蜗牛,低下头来写诗读书,自我安慰适合自己的志向,不求外在的名利。
听到蝉鸣,我在白色竹席上熟睡,看到客人整齐地戴着乌纱帽。
言语虽无味,心中却充满了对鬼神的志向,香火虽微薄,却也与我这个居士有缘。
明年我将离开这里,不再急于追求名利,种竹子等着春天的笋发芽。
注释:
- 蠖轩:蜗牛的样子,形容自己安逸的生活状态。
- 屈首:低下头,暗示谦卑和自我安慰。
- 乌纱巾:古代文人或官员的帽子,象征身份或地位。
- 香火:指祭祀的香,表示对神灵的供奉。
- 居士:指在家修行的道士或佛教徒,表明作者的身份和追求。
- 汲汲:急于追求,表现出对名利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朴初,号千山,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著有《千山诗草》等诗作,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世人所知。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怀,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生活较为闲适的时期,表达了他对个人理想的坚持和对物质名利的淡泊。诗中提到的“明年得去不汲汲”,显示出他对未来的从容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意象和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用“蠖轩屈首”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谦卑和对生活的自我安慰,表明他并不追求外在的名声与地位。接着,诗中描绘了蝉鸣、竹席、客人等细腻的生活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语言无味穷鬼志”,似乎在反思当今社会的浮华与虚妄,表现出对真实自我的渴望。“香火有缘居士身”则显示出他对精神追求的向往,虽然生活中物质匮乏,却仍然能与神灵有所联系,体现了一种超脱的精神追求。
最后一句“种竹待笋犹须春”更是以春天的竹笋象征着希望和生机,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与从容。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语言中流露出深邃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蠖轩屈首诗书人:以蜗牛自喻,表达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强调诗书人的身份。
- 自喻适志非求伸:自我安慰,说明不追求名利,只求志趣相投。
- 闻蝉熟寐白竹簟:描述夏日的宁静,通过蝉鸣和竹席传达悠闲的生活状态。
- 见客一整乌纱巾:描绘来访者的形象,显示出社会交往的常态。
- 语言无味穷鬼志:反映对浮华言辞的厌倦,强调内心深处的追求与理想。
- 香火有缘居士身:表明与神灵之间的联系,虽无丰厚的香火,但心存牵挂。
- 明年得去不汲汲:预示未来的离去,表现出无所畏惧的态度。
- 种竹待笋犹须春:比喻未来的希望,表明要耐心等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蠖轩”比喻自己的生活状态,形象生动。
- 对仗:如“语言无味”与“香火有缘”,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诗意。
- 象征:竹子与春天象征着希望与生机,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一种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内心理想的追求,强调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蜗牛:象征安逸的生活状态,体现诗人淡泊名利的态度。
- 蝉鸣:夏日的象征,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 白竹:代表纯净和自然,反映诗人的生活环境。
- 乌纱巾:象征社会地位,反映人际交往的复杂性。
- 香火:象征精神寄托,表明诗人对信仰的执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乌纱巾”象征什么? A. 物质财富
B. 社会地位
C. 自由自在
D. 自然环境 -
“明年得去不汲汲”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什么态度? A. 期待
B. 急迫
C. 忧虑
D. 无所谓 -
诗中“种竹待笋犹须春”意在强调什么? A. 忍耐与期待
B. 生活的无趣
C. 追求物质
D. 与人交往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孤独与思乡情怀,探讨人生的哲理。
- 《月夜忆舍弟》——杜甫:反映亲情与人生的无常,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强调自然和内心的宁静。
- 《登高》——杜甫: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及对社会的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文》
这些书籍和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词的背景、情感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