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引(冬怨)》

时间: 2025-01-10 23:11:54

晓风酸。

晓霜乾。

一雁南飞人度关。

客衣单。

客衣单。

千里断魂,空歌行路难。

寒梅惊破前村雪。

寒鸡啼破西楼月。

酒肠宽。

酒肠宽。

家在日边,不堪频倚阑。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梅花引(冬怨)

作者: 万俟咏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晓风酸。晓霜乾。一雁南飞人度关。
客衣单。客衣单。千里断魂,空歌行路难。
寒梅惊破前村雪。寒鸡啼破西楼月。
酒肠宽。酒肠宽。家在日边,不堪频倚阑。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风带着酸意,晨霜已经干了。一只大雁南飞,送走了过关的人。
我身上的衣服单薄,衣服单薄,千里之外断了我的魂,徒然在路上歌唱着艰难。
寒梅惊醒了前村的雪,寒鸡啼破了西楼的月光。
酒肚宽,酒肚宽。我的家在日边,真是不堪频繁倚靠栏杆。


注释:

  • 晓风酸:清晨的风带着一丝凉意,令人感到伤感。
  • 晓霜乾:晨霜已经干了,暗示天气依然寒冷。
  • 客衣单:身上的衣物单薄,表达了寒冷和对故乡的思念。
  • 千里断魂:千里之外与故乡的隔断使人心痛。
  • 寒梅:梅花在寒冷中绽放,象征坚韧与不屈。
  • 酒肠宽:饮酒后心情开朗,但却只能暂时忘却忧愁。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坚强与高洁,适应严酷环境而绽放。此诗中的“寒梅”与“寒鸡”则反映了孤独与苦闷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万俟咏,字天锡,宋代诗人,以善于抒情和描绘自然见长。其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生活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南宋与北方政权对峙、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基调。


诗歌鉴赏:

《梅花引(冬怨)》是一首充满孤独与思乡情怀的诗。诗人通过清晨的景象,描绘出了一幅寒冷而又感伤的冬景画面。开头的“晓风酸”和“晓霜乾”暗示了刺骨的寒冷,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接下来的“客衣单”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立无援的感受,表现出身在异乡的无奈与凄凉。

“千里断魂”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虽身处他乡,心却早已飘回故土。寒梅与寒鸡的意象,既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也寓意着在困境中仍然保持坚韧的精神。最后一句“家在日边,不堪频倚阑”更是抒发了对故乡的向往与无奈,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残酷对比。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令人感同身受,是宋代词人的一部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风酸:描绘早晨的寒冷,渗透着忧伤情绪。
  • 晓霜乾:晨霜干涸,暗示天寒地冻。
  • 一雁南飞人度关:孤雁南飞,象征远方的旅人,暗示着离别。
  • 客衣单:身为客人,衣衫单薄,感受到寒冷。
  • 千里断魂:距离造成的情感隔阂,心灵的痛楚。
  • 空歌行路难:徒劳无功的歌唱,表达心中的苦闷。
  • 寒梅惊破前村雪:梅花在寒冷中绽放,象征坚韧。
  • 寒鸡啼破西楼月:鸡鸣打破了夜的宁静,暗示时间的流逝。
  • 酒肠宽:饮酒可以暂时舒缓情感,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 家在日边:对家乡的思念,强调遗憾与无奈。
  • 不堪频倚阑:频繁地倚靠栏杆,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如“晓风酸”暗示内心的苦涩。
  • 拟人:寒梅与寒鸡的描写,使自然景象充满了情感。
  • 对仗:如“寒梅惊破前村雪,寒鸡啼破西楼月”,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孤独、思乡为主题,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在寒冷冬日中的心灵挣扎与对温暖家园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坚韧与高洁,象征着在困境中的不屈精神。
  • :象征离别与思念,反映了旅人的孤独。
  • :象征暂时的欢愉与无奈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晓风酸”中的“酸”指的是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厌倦
    D. 平静

  2. “寒梅惊破前村雪”中的“寒梅”象征什么? A. 丰收
    B. 坚韧
    C. 温暖
    D. 友谊

  3. 诗中提到的“酒肠宽”表达了什么? A. 对酒的喜爱
    B. 暂时的宽慰与醉意
    C. 无法解决的忧愁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万俟咏的《梅花引(冬怨)》更注重对孤独与思乡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梅花引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