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坐后亭》

时间: 2025-01-26 23:45:02

隔帘迟日午风微,社燕惊寒未肯归。

读了丹经成默坐,时时一片杏花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隔帘迟日午风微,社燕惊寒未肯归。读了丹经成默坐,时时一片杏花飞。

白话文翻译:

透过帘子,阳光缓缓洒入,午后的风轻轻吹拂。春社时的燕子因寒冷而犹豫不决,不愿归巢。读完炼丹的经典后,我静静地坐着,不时有一片杏花飘落。

注释:

  • 隔帘:透过帘子。
  • 迟日:缓缓的阳光。
  • 午风微:午后的微风。
  • 社燕:春社时的燕子。
  • 惊寒:因寒冷而感到惊慌。
  • 丹经:炼丹的经典书籍。
  • 默坐:静静地坐着。
  • 杏花飞:杏花飘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剡,字光荐,号中斋,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深沉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场景,通过燕子、杏花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人在读完炼丹的经典后,静坐沉思,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与心灵和谐的思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场景,通过燕子、杏花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句“隔帘迟日午风微”,以帘子为媒介,引入了阳光和微风,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次句“社燕惊寒未肯归”,通过燕子的犹豫不决,暗示了春天的寒意尚未完全消退,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郁。后两句“读了丹经成默坐,时时一片杏花飞”,则展现了诗人在读完炼丹经典后的静坐状态,以及不时飘落的杏花,形成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和谐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隔帘迟日午风微”:通过帘子引入阳光和微风,营造出温暖宁静的氛围。
  • “社燕惊寒未肯归”:燕子的犹豫不决,暗示春天的寒意尚未消退。
  • “读了丹经成默坐”:诗人在读完炼丹经典后静坐,展现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时时一片杏花飞”:不时飘落的杏花,形成超然物外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拟人:“社燕惊寒未肯归”,将燕子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意。
  • 意象:通过“迟日”、“午风”、“杏花”等意象,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宁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和谐的追求,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超然物外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意象分析:

  • “迟日”:缓缓的阳光,营造温暖宁静的氛围。
  • “午风”:午后的微风,增添宁静感。
  • “社燕”:春社时的燕子,暗示春天的寒意。
  • “杏花”:不时飘落的杏花,形成超然物外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社燕”指的是什么时期的燕子? A. 春社时 B. 秋社时 C. 夏至时 D. 冬至时

  2. 诗人在读完什么书籍后静坐? A. 诗经 B. 易经 C. 丹经 D. 论语

  3. 诗中提到的“杏花飞”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离去 C. 超然物外 D. 忧郁的情感

答案: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鸟鸣和山涧的意象,表达了宁静和谐的意境。
  • 杜甫的《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邓剡的《午坐后亭》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表达了宁静和谐的意境,但邓剡的诗更多了一层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