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晚泛》

时间: 2025-01-11 11:21:31

欸乃声来,一行惊起冲波鹭。

柳边柔橹。

落日人争渡。

水色山光,载得归南浦。

天将暮。

残钟何处。

却指烟中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晚泛
作者: 孙云鹤 〔清代〕
欸乃声来,一行惊起冲波鹭。柳边柔橹。落日人争渡。
水色山光,载得归南浦。天将暮。残钟何处。却指烟中树。

白话文翻译:

在轻柔的橹声中,水面上惊起一行白鹭。柳边的船只轻轻摇动,落日时分,来往的人们争相划渡。水面与山光交融,载着我缓缓归向南浦。天色渐暗,钟声已然残响,不知何处传来,指着烟雾缭绕中的树木。

注释:

字词注释:

  • 欸乃声:指船桨划水时发出的声音。
  • 冲波鹭:在波浪中惊起的白鹭。
  • 柔橹:轻柔的船桨。
  • 南浦:南岸的渡口。
  • 残钟:余音未绝的钟声。
  • 烟中树:烟雾中隐约可见的树木。

典故解析:

  • “南浦”常指江南水乡,风景如画,诗人在此地生发感慨。
  • 白鹭在古诗词中常象征着纯洁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云鹤,清代诗人,生平多游历于江南,作品多描写水乡美景,情感细腻,语言优雅。

创作背景: 《点绛唇 晚泛》创作于江南的某个傍晚,诗人感受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交融,因而将其化作诗句,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江南傍晚,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水乡的美丽景色和浓厚的人情味。开篇的“欸乃声来”,便引导读者进入画面,仿佛听见了划船的声音,生动而真实。接下来的“水色山光”则描绘了水面与山峦的和谐美,体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落日人争渡”则增添了生活的气息,画面中人们的忙碌与自然的静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生活的多样性。

“天将暮”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诗人回望着这一切,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惆怅。最后一句“却指烟中树”,则是对未来的迷惑与思索,烟雾缭绕中,树木朦胧,似乎象征着人生的不可捉摸。这一系列的意象与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又感伤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欸乃声来”:声音引导着画面,营造出一种动感。
  • “一行惊起冲波鹭”:白鹭的惊起象征着自然的生机。
  • “柳边柔橹”:与自然相融合的画面,带来一种柔和的气息。
  • “落日人争渡”:表现生活的忙碌与人们的追求。
  • “水色山光,载得归南浦”:水与山的和谐,象征着归属感。
  • “天将暮”:暗示时间的流逝,带来一丝惆怅。
  • “残钟何处”:对未来的迷惑与思考。
  • “却指烟中树”:象征人生的不可捉摸。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水色山光”形容自然美。
  • 拟人:通过“欸乃声”让声音具有人性。
  • 对仗:如“落日人争渡”与“水色山光”,形成和谐的音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写江南的晚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时间流逝的惆怅,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鹭:象征纯洁与自由。
  • :代表柔和与生机。
  • :象征流动与变化。
  • 落日: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象征迷惘与不可捉摸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欸乃声”指的是什么声音?
    A. 风声
    B. 船桨声
    C. 鸟鸣声

  2. “南浦”在诗中代表什么?
    A. 遥远的地方
    B. 江南的渡口
    C. 北方的山

  3. 诗中提到的“白鹭”象征什么?
    A. 忍耐
    B. 快乐
    C. 纯洁

答案: 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赠惟白》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诗词对比:

  • 比较《点绛唇 晚泛》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赠惟白》,两者均描绘了江南的自然之美,但前者更倾向于表现生活的惆怅,后者则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孙云鹤研究》
  • 《江南水乡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