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安邑韩少府》

时间: 2025-02-04 15:26:29

子真能自在,江海意何如。

门掩疏尘吏,心闲阅道书。

古城寒欲雪,远客暮无车。

杳杳思前路,谁堪千里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别安邑韩少府
子真能自在,江海意何如。
门掩疏尘吏,心闲阅道书。
古城寒欲雪,远客暮无车。
杳杳思前路,谁堪千里馀。

白话文翻译:

这位朋友真能做到心灵的自在,面对江海的广阔你又有何感受呢?门关得严实,外面的尘世纷扰被隔绝,内心悠闲地读着道家的经典书籍。古老的城池在寒冷中似乎要下雪,身为远方的客人在黄昏时分却没有车马可归。前路渺茫,谁能承受千里之外的孤独呢?

注释:

  • 子真:指韩少府,称呼对方的尊称。
  • 自在:心境安宁,自由。
  • 江海意:面对江海的情怀与感受。
  • 疏尘吏:指那些与世俗纷扰无关的官吏,暗示淡泊名利。
  • 道书:指道教经典,象征内心的修养。
  • 古城寒欲雪:古老的城池在寒风中,预示冬天即将来临,象征孤寂与冷清。
  • 杳杳思前路:前路茫茫,充满思考与不安。
  • 千里馀:指远道而行,暗示漫长的旅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约710-764),字子华,唐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文风清新秀丽,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事态。

创作背景:

本诗是在送别好友韩少府时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的良好祝愿和对未来旅途的思索。诗中融入了哲理与感情,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韩少府的深切关怀与祝福。诗的开头通过“自在”二字,直接点明了心灵的独立与宁静,暗示着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接着,作者以“江海意何如”引入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描绘古城的寒冷与即将下雪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离别的伤感与即将面临的挑战。诗的最后一句“谁堪千里馀”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旅途的无奈与思索,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整首诗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既有对朋友的祝福,也有对人生的沉思,具有深厚的哲理性与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子真能自在:称赞朋友韩少府能够做到心灵的自在,表现出一种羡慕。
  2. 江海意何如:引发对广阔江海的思考,暗示人生的渺小。
  3. 门掩疏尘吏:描绘一种隐逸的生活,强调内心的宁静。
  4. 心闲阅道书:内心安宁,沉浸于道教经典,体现出一种哲学的追求。
  5. 古城寒欲雪:营造出寒冷的氛围,暗示即将到来的孤独。
  6. 远客暮无车:表现出无归路的孤寂感,强调了离别的伤感。
  7. 杳杳思前路:思索未来的旅程,暗含不安与迷茫。
  8. 谁堪千里馀:发出感叹,强调了去往远方的艰辛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江海”象征人生的广阔与不确定。
  • 拟人:古城在寒冷中“欲雪”,赋予物体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友人离别的描写,探讨了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追求,强调了内心的自由与安宁。同时,诗中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意象分析:

  • 江海:象征广阔的前景与人生的无常。
  • 古城:代表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积累。
  • :象征孤独和冷清,也暗示着即将面临的挑战。
  • 远客:代表漂泊不定的人生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自在”指的是什么?

    • A. 外在环境的舒适
    • B. 内心的安宁
    • C. 朋友的陪伴
    • D. 社会地位的高低
  2. 诗歌中提到的“古城”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热闹与繁华
    • B. 寂寞与寒冷
    • C. 友谊与欢乐
    • D. 自由与放松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耿湋的这首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内心的孤独,而王之涣则是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豪情壮志。两者都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但情感基调和表现形式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评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