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示寿隆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7:40:25

建安山水亦几希,九日登高著处宜。

秋杪风光自潇洒,老来情味少欢怡。

举杯喜见黄花泛,落帽羞将白发吹。

佳节不能成酩酊,浪吟小杜昔年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示寿隆 其二

建安山水亦几希,
九日登高著处宜。
秋杪风光自潇洒,
老来情味少欢怡。
举杯喜见黄花泛,
落帽羞将白发吹。
佳节不能成酩酊,
浪吟小杜昔年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建安时期的山水景致已经很少了,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的地方恰到好处。秋天的末尾,风光显得格外潇洒,而我年纪渐长,心中却少了许多欢愉。举杯欢庆时,看到黄花在轻轻摇曳,脱下帽子,羞于将白发展露。佳节之际却不能醉得酩酊大醉,只能随意吟咏小杜(杜甫)往年的诗篇。


注释:

  • 建安:指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以文学繁荣著称。
  • 九日:指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传统的登高节日。
  • 秋杪:意指秋天的末尾,也就是深秋的时节。
  • 潇洒:形容风光清新、洒脱。
  • 黄花:指重阳节的菊花,象征长寿。
  • 小杜:指杜甫,著名的唐代诗人,因其诗作风格而受到后人的推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骧(约 995-1050),字景行,号石山,宋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作者年事已高之时,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岁月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九日示寿隆 其二》通过描绘重阳节的登高景象,表达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的情感体验。诗的前两句“建安山水亦几希,九日登高著处宜”开篇即点明时空背景,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当下的审视。秋杪的风光在诗人眼中显得格外潇洒,却也让他感到年华渐逝、快乐日益减少。接下来的“举杯喜见黄花泛,落帽羞将白发吹”,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喜悦与对衰老的无奈。最后两句“佳节不能成酩酊,浪吟小杜昔年诗”则传达了诗人虽然庆祝却无法尽兴的心情,反映出一种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清丽的意境中渗透出淡淡的忧伤,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时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建安山水亦几希”:描绘建安时期的山水景色已所剩无几,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九日登高著处宜”:提到重阳节,适合登高的地方,暗含节日的氛围。
  • “秋杪风光自潇洒”:描写深秋的自然风光,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 “老来情味少欢怡”:感叹年老后的快乐少了,情感变得淡薄。
  • “举杯喜见黄花泛”:举杯欢庆,看到黄菊花的摇曳,传递节日的快乐。
  • “落帽羞将白发吹”:脱下帽子,羞于展示自己的白发,体现对老去的无奈。
  • “佳节不能成酩酊”:在这个佳节之际,虽想酩酊大醉,却无能为力。
  • “浪吟小杜昔年诗”:只能随意吟诵杜甫的诗,怀念过去的时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举杯喜见”“落帽羞将”,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黄花的摇曳比喻节日的喜悦和生命的脆弱。
  • 拟人:风光“潇洒”,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节日中无法尽兴的无奈与孤独,深刻而细腻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美与历史的沉淀。
  • 黄花:象征长寿与节日的喜庆。
  • 白发:象征衰老与岁月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日示寿隆 其二》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韦骧
    • C) 李白
  2. “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重阳节
  3. 诗中提到的“黄花”指的是哪种花?

    • A) 玫瑰
    • B) 菊花
    • C) 兰花

答案:

  1. B) 韦骧
  2. C) 重阳节
  3. B) 菊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绘了重阳节的登高情景,但更侧重于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 《饮酒》:陶渊明通过饮酒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韦骧的忧伤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