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时间: 2025-01-11 23:56:01

重九萧条秋已深,登高更在蜀江浔。

黄花未肯趁时吐,白酒祇如常日斟。

绝塞烟云长满目,故园风物愈关心。

须凭酩酊酬佳节,追感齐山不浪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
作者:韦骧

重九萧条秋已深,
登高更在蜀江浔。
黄花未肯趁时吐,
白酒祇如常日斟。
绝塞烟云长满目,
故园风物愈关心。
须凭酩酊酬佳节,
追感齐山不浪吟。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已经到了,秋天的气息愈加浓厚。我在高处眺望,蜀江的景色更显得迷人。菊花还未开放,白酒的斟酌依然如常。远方的烟云笼罩着我的视野,故乡的风物更加让我牵挂。借着酩酊的酒意来庆祝这个佳节,追忆齐山的吟唱,不再是虚无的吟唱。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九:指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 萧条:指秋天的景象,显得冷清和荒凉。
  • 登高:指在重阳节时登高望远的习俗。
  • 蜀江浔:蜀江是指四川的江河,浔是指浔阳,指风景。
  • 黄花:指菊花,重阳节有赏菊的传统。
  • 白酒:指酒类,意指饮酒的习惯。
  • 绝塞:指天涯海角,形容遥远的地方。
  • 酩酊:形容饮酒醉的状态。
  • 齐山:指齐山,古人常常吟咏之地。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古时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的习俗,象征着长寿与健康。
  • 齐山:古代名山,诗人常借山水寄托情感,表达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骧,字子华,号清江,宋代诗人,生于唐末,卒于宋初。韦骧以诗词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九日》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在这个季节感受到秋天的萧条与孤独,借助登高望远的习俗,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体现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诗歌鉴赏:

《九日》是韦骧在重阳节时创作的一首诗,透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首联“重九萧条秋已深”以“重九”点明节日,秋季的气息在这里显得愈加浓厚,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接着“登高更在蜀江浔”,诗人选择在蜀江登高,象征着追求更高的境界,同时也暗示着对故乡的怀念。

中间两句“黄花未肯趁时吐,白酒祇如常日斟”,既表现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赏菊饮酒,又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菊花未开,似乎暗示着人事的无常。最后两句“须凭酩酊酬佳节,追感齐山不浪吟”则通过饮酒来庆祝节日,反映出一种洒脱的情怀,虽然物是人非,但仍然可以借酒畅怀,追忆往日的欢乐时光。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结合浓厚的节日气氛,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情感与对人生的感悟,具有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九萧条秋已深:重阳节已至,秋天的气息浓厚,描绘出一种萧条的景象。
  • 登高更在蜀江浔:作者在蜀江登高,展现自己对美景的向往。
  • 黄花未肯趁时吐:菊花尚未开放,暗示节日的气氛不如预期。
  • 白酒祇如常日斟:饮酒的习惯与往日无异,流露出一丝平淡与失落。
  • 绝塞烟云长满目:远方的烟云遮蔽视野,象征着思乡的情怀。
  • 故园风物愈关心:对故乡的思念愈加深切。
  • 须凭酩酊酬佳节:借酒庆祝重阳节,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 追感齐山不浪吟:追忆齐山的吟唱,强调对往日欢乐的追忆。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与次联之间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烟云的描写暗喻心中的迷茫与失落。
  • 象征:黄花与白酒分别象征着节日的传统与人情的常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九:象征重阳节,表示长寿与团圆。
  • 黄花:菊花,代表着节日的传统与美好。
  • 白酒:饮酒的习惯,象征着人们的情感交流。
  • 绝塞:遥远的地方,象征着思乡之情。

文化内涵: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强调了家庭团聚与长寿的美好愿望,而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九节指的是哪一天? A) 农历八月十五
    B) 农历九月初九
    C) 农历十月初一

  2. “黄花”在诗中代表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传统的节日习俗
    C)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3. 诗中提到的“齐山”是指什么? A) 一座高山
    B) 诗人曾经吟咏过的地方
    C) 一种酒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写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与重阳节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韦骧《九日》与杜甫《登高》
    • 二者都涉及登高的主题,但韦骧更侧重于节日的气氛与思乡之情,而杜甫则更关注个人的感慨与社会的现实,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