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空囊
作者:杜甫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深切感受。翠绿的柏树在艰难的环境中仍然苦苦维持生计,晨霞的美丽似乎可以用来充饥。世人都沉迷于卤莽的生活,而我所追求的道路却异常艰难。没有火炉做饭,早晨的水井结冰,夜晚的床上没有衣物抵御寒冷。囊中空空如也,唯恐因此而感到羞愧,只能看着那一枚钱币。
注释:
- 翠柏:指的是青翠的柏树,象征着坚韧与长寿。
- 卤莽:指的是卤莽无知,形容世人生活中缺乏方向感。
- 不爨:没有做饭,形容生活贫困。
- 晨冻:早晨的水井结冰,反映出寒冷和不便。
- 囊空:口袋空空,形容一无所有。
- 羞涩:感到羞愧或不安。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他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甫生活困顿之时,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深感生活的艰难与无奈。
诗歌鉴赏:
《空囊》是杜甫在生活极度困苦时写的,诗中蕴含着浓厚的忧伤与无奈。首联通过“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间困境的对比,翠柏的坚韧与晨霞的美丽,似乎在讽刺世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又无奈于现实的残酷。接着,诗人用“世人共卤莽”指出社会上人们的盲目与麻木,而他自己却在艰难的道路上苦苦挣扎。
“无衣床夜寒”则揭示了诗人生活的贫困与寒冷,极具画面感,令人心生怜悯。最后一句“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更是将诗人的窘迫与自尊心展现得淋漓尽致,虽一文不名,却仍有一丝自我安慰的残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杜甫对生活的透彻理解和对社会的深切关怀,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翠柏苦犹食”:翠绿的柏树在艰难环境中仍需维持生计,寓意坚韧与不屈。
- “晨霞高可餐”:美好的晨霞如同美味的食物,暗指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世人共卤莽”:世人沉迷于卤莽,缺乏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 “吾道属艰难”:自我反省,意识到追求的道路充满艰辛。
- “不爨井晨冻”:生活困苦,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无法满足。
- “无衣床夜寒”:冬夜无衣,展现了诗人的孤苦无助。
- “囊空恐羞涩”:口袋空空,内心的羞愧与无奈。
- “留得一钱看”:虽一文不名,却依然有一丝希望和自我安慰。
-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美与人间苦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象征:翠柏象征坚韧,晨霞则象征美好愿望。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深刻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批判,呼唤人们对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 翠柏:象征坚韧与生存的意志。
- 晨霞:象征美好与希望,反映内心渴望。
- 囊空:象征贫困与窘迫,体现生活的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的《空囊》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自然的美好
- B. 贫困与无奈
- C. 战争的悲惨
-
诗中提到的“晨霞”象征什么?
- A. 现实的无情
- B. 美好的愿望
- C. 生活的艰难
-
“囊空恐羞涩”中的“囊”指的是什么?
- A. 口袋
- B. 背包
- C. 钱箱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空囊》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前者侧重于生活的艰辛与自我反思,后者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展现不同的生活视角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集》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