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行》
时间: 2025-01-11 01:47: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咄!行!吾去为迟!
白发时下难久居。
白话文翻译:
走出东门,不再回头。
回到家中,却感到无比悲伤。
仓里没有储存一斗米,架子上也挂着没有衣物。
拔剑走出东门,家中的儿子和母亲拉着衣服哭泣。
他人只求富贵,我愿和你一起分享生活的艰辛。
上面用仓库的粮食,下面用这个黄口的孩子。
现在不是时候!哎!快走!我去得太迟了!
白发渐生,难以久留。
注释:
- 东门:指离家较远的地方,象征离开和断绝。
- 怅欲悲:感到忧伤和悲凉。
- 盎:指盛米的器具。
- 斗米:量词,古时用来量米。
- 舍:家,寓意温暖和归属。
- 牵衣啼:指儿子和母亲因为离去而哭泣,形象生动地表现家人的依依不舍。
- 贱妾与君共哺糜:表达身为妻子的愿望和对生活的无奈。
- 仓浪天故:指粮仓的丰盈。
- 黄口儿:指幼小的孩子。
- 白发:象征年老,生命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东门行》作者不详,属于两汉时期的民间诗歌。该时期的诗歌多表达了人民的生活状态、情感及对社会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汉代,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诗人通过对家庭和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东门行》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深刻的情感。首句“出东门,不顾归”便引发出一种离别的惆怅,仿佛是对过往生活的告别。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家庭的困境,米仓的空虚和衣物的缺乏,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尤其是“舍中儿母牵衣啼”,生动地描绘了家庭成员对离去者的依依不舍,突显出亲情的深厚与生活的无奈。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富贵生活的渴望与现状的无奈,尤其是“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展现了一种对家庭幸福的追求。诗人通过拔剑的动作,象征着一种决绝,内心的矛盾在“今非!咄!行!”中达到了高潮,表现出一种急切与无奈。
整首诗不仅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普遍的社会苦难,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通过对生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人性中对家庭、爱情和生活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东门,不顾归:表达了离家的决心和心中的痛苦。
- 来入门,怅欲悲:回到家中,忧伤涌上心头。
-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描绘了家庭的贫困,米仓空无,衣物无存。
- 拔剑东门去:象征离开的决心和勇气。
- 舍中儿母牵衣啼:展现了家庭成员的依依不舍。
-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对比粮仓与幼儿的未来,展示了生活的艰辛。
- 今非!咄!行!吾去为迟!:表现出急切的心情与对离开的渴望。
- 白发时下难久居:感叹年华逝去,时间不待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出东门”和“来入门”,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通过“仓浪天故”描绘生活的富足与贫乏。
- 拟人:赋予儿母以情感,使离别场景更加感人。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家庭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苦难的反思,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门:象征离去和新的开始。
- 米、衣:代表生活的基本保障,体现贫困。
- 剑:象征勇气和决心,表达离开的决心。
- 儿、母:代表家庭的温暖与牵挂,突显亲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人在诗中对生活的态度是? A. 满足 B. 绝望 C. 渴望 D. 冷漠
答案:C -
填空题:诗中“出东门,不顾__”表达了离别的决心。 答案:归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仓浪天故”是指生活富裕。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东门行》和《春望》都表现了对生活困境的感慨,但《春望》侧重于国家和社会的动荡,而《东门行》则更强调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和情感。
参考资料:
- 《汉诗研究》
- 《古代诗词选读》
- 《汉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