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五 对月有感》
时间: 2025-02-04 15:40: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宇著垂象,日月共回旋。因何明月,偏被指点古来传。浪语修成七宝,漫说霓裳九奏,阿姊最婵娟。愤激书青奏,伏愿听臣言。诏六丁,驱狡兔,屏痴蟾。移根老桂,种在历历白榆边。深锁广寒宫殿,不许姮娥歌舞,按次守星躔。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
白话文翻译:
在广阔的天空中,星象低垂,日月交替运行。为什么明月总是受到古人的指点和传颂呢?人们荒唐地谈论着七宝、霓裳,然而我觉得月下的姐姐最为美丽动人。愤怒让我写下这篇奏章,希望能让皇帝听取我的意见。命六位神仙,驱赶狡猾的兔子,阻止痴迷的蟾蜍。将古老的桂树移植,种在清晰可见的白榆树旁。深锁广寒的宫殿,不允许嫦娥歌舞,按时守护星辰的运行。愿她永远无缺,长久与明月团圆。
注释:
- 天宇:广阔的天空。
- 垂象:星象低垂,指星辰的位置。
- 七宝:古代传说中的宝物,象征美好。
- 霓裳:华丽的衣裳,指美妙的音乐。
- 阿姊:指月亮,代指嫦娥。
- 愤激:愤怒而激动。
- 青奏:指奏章或奏乐,可能是对皇帝的上奏。
- 六丁:道教中的神仙。
- 狡兔与痴蟾:象征狡猾的敌人与无知的干扰。
- 广寒宫:月宫,嫦娥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敦儒(约1070—1137),字梦白,号白云,宋代著名诗人,以词、诗闻名,擅长描写月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朱敦儒以月亮为主题,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对嫦娥的描绘,也体现了对失去的思念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 其五 对月有感》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诗人在浩瀚的天宇中,通过对日月星辰的描摹,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月亮作为诗人的情感寄托,承载着对理想、爱情的追求。诗中提到的“阿姊最婵娟”不仅抒发了对嫦娥的美好向往,也暗示了对人间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中愤激的奏章,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期望能够改变现状,听取真诚的建议。在对嫦娥的深锁与不许歌舞的描写中,反映了对自由与幸福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整首诗以月亮为线索,贯穿古今,突显了孤独与希望交织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宇著垂象,日月共回旋:描绘天空中的星象,日月交替,为后文设定了背景。
- 因何明月,偏被指点古来传:探讨明月为何被古人所称颂,体现出对传统的思考。
- 浪语修成七宝,漫说霓裳九奏: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夸张与虚构,流露出对现实的讽刺。
- 阿姊最婵娟:对嫦娥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愤激书青奏,伏愿听臣言: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希望被重视的愿望。
- 诏六丁,驱狡兔,屏痴蟾:用神仙驱赶敌人,象征希望消除障碍。
- 移根老桂,种在历历白榆边: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够扎根在现实中。
- 深锁广寒宫殿,不许姮娥歌舞:嫦娥的悲惨境遇,象征对自由的渴望。
- 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表达对完美团圆的渴望,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嫦娥比作美丽的“阿姊”,强化了情感表达。
- 拟人:赋予月亮以情感,表现出对其的深情。
- 对仗:如“日月共回旋”与“深锁广寒宫殿”,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探讨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美好与追求,承载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愿望。
- 广寒宫:象征孤独与被囚禁的心情,寄托了对自由的向往。
- 桂树:代表长久与美丽,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根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阿姊”指代谁?
- A) 太阳
- B) 月亮
- C) 星星
- D) 河流
-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改变现实?
- A) 写诗
- B) 上奏
- C) 旅行
- D) 画画
-
“愤激书青奏”中的“青奏”指什么?
- A) 青山
- B) 奏章
- C) 青草
- D) 青衣
答案:
- B) 月亮
- B) 上奏
- B) 奏章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朱敦儒的《水调歌头》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以月亮为主题,但朱敦儒更注重对现实的反思与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