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寿何聪山平章》

时间: 2025-02-04 15:36:14

经济才难,升平事了,喜公亲见唐虞。

精神如画,风节凛云衢。

回首岩岩钜望,更须问、山斗何如。

还知否,三朝旧德,眷倚在吁俞。

高情谁得似,诗中元亮,易里尧夫。

便萧然忘却,玉带金鱼。

此意君恩亦许,三二日一到中书。

公无倦,长开寿域,四海一蓬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寿何聪山平章
作者: 刘敏中 〔元代〕

经济才难,升平事了,喜公亲见唐虞。
精神如画,风节凛云衢。
回首岩岩钜望,更须问山斗何如。
还知否,三朝旧德,眷倚在吁俞。
高情谁得似,诗中元亮,易里尧夫。
便萧然忘却,玉带金鱼。
此意君恩亦许,三二日一到中书。
公无倦,长开寿域,四海一蓬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对朋友寿辰的祝贺与对过往繁荣岁月的感慨。诗中提到经济的困境已难以继续,盛世已经过去,令人欣喜的是公亲见到像唐虞那样的贤明治世。词人以“精神如画”形容心中理想的风范,表达了对高洁品德的向往。回首往昔,面对雄伟的山川,是否还要问当年那些英雄豪杰的情状?是否还记得三朝旧德,依然眷恋着昔日的荣耀?如今高洁的情操,谁能与之相比呢?诗中提到的元亮与尧夫,都是历史上被尊重的贤者。尽管生活中有些许的忘却,但内心仍然珍视那份恩情。愿这份情谊能够长存,希望公能够长寿,四海皆安,犹如一壶酒,淡然自若。

注释

  • 经济才难:指经济状况困难。
  • 升平事了:升平:安定繁荣的社会。事了:事情已经结束。
  • 唐虞:指的是古代贤明的君主唐尧和虞舜。
  • 精神如画: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或气质如同美丽的画卷。
  • 岩岩钜望:岩岩:巍峨的样子;钜望:高远的理想或抱负。
  • 三朝旧德:指的是唐、宋、元三朝的盛德和风范。
  • 元亮: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名士诸葛亮。
  • 尧夫:指的是尧帝,古代贤明君主的代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敏中是元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元朝时期,曾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受到赞誉。他的作品多涉及政治、人生哲理,表达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历史人物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满庭芳》写于刘敏中晚年,背景为国家动荡、经济困难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满庭芳 寿何聪山平章》不仅在形式上体现了元代词的特点,内容上更是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通过对古代贤人的追忆与理想的描绘,词人表达了对当下局势的忧虑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唐虞象征着理想中的治国理想,而“精神如画”则显示了词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词在情感上的层次分明,从对历史的追忆到对友人的祝福,再到对自身情感的反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链条。词人以高远的情怀与深邃的思想,展现了元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公无倦,长开寿域”,不仅是对友人的祝愿,更是对自身理想的坚持与追求,彰显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经济才难,升平事了,喜公亲见唐虞。

    • 经济状况困扰着人们,繁荣的日子已经结束,令人欣喜的是朋友能够见到理想中的治世。
  2. 精神如画,风节凛云衢。

    • 心灵状态如同美丽的画卷,风范高洁如同云间的高节。
  3. 回首岩岩钜望,更须问山斗何如。

    • 回首往昔的雄伟理想,是否还要询问英雄豪杰的情怀?
  4. 还知否,三朝旧德,眷倚在吁俞。

    • 是否还记得昔日的繁荣与德行,依然存留在心中。
  5. 高情谁得似,诗中元亮,易里尧夫。

    • 这样的高尚情操谁能比拟?诗中提到的诸葛亮与尧帝都是理想的象征。
  6. 便萧然忘却,玉带金鱼。

    • 尽管生活中有些许的忘却,但珍贵的情谊依然铭记。
  7. 此意君恩亦许,三二日一到中书。

    • 这份情谊是对君主恩惠的回报,希望能常常见面。
  8. 公无倦,长开寿域,四海一蓬壶。

    • 希望朋友永远健康长寿,生活如同美酒般醇厚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精神如画”,将人的精神状态比作美丽的画,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如“高情谁得似,诗中元亮”,在字数与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列举,强调了理想与品德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通过对古代贤人的描绘,词人传达了高尚品德和理想抱负的重要性,展现了元代知识分子的情怀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唐虞:象征贤明治世。
  • 云衢:象征高洁的风范。
  • 玉带金鱼:象征富贵与珍贵的情谊。
  • 蓬壶:象征平安与长寿,寓意生活的安逸和幸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经济才难”中“经济”指什么? a) 友谊
    b) 生活状况
    c) 政治

  2. “唐虞”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君主? a) 春秋战国
    b) 汉朝
    c) 古代贤明的君主

  3. 诗中提到的“高情”指的是? a) 升平的社会状态
    b) 个人的高尚情操
    c) 财富的积累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诗词对比

《水调歌头》与《满庭芳》对比

  • 相似之处:两首词都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理想的追求。
  • 不同之处:《水调歌头》更多展现个人情感的波动,而《满庭芳》则更注重历史的回顾与对社会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词学研究》

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