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赠姚元明》
时间: 2025-02-04 15:32:28意思解释
满庭芳 赠姚元明
作者: 马钰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荣华不藉,富贵不恋。
妻男任交生怨。
万事俱忘,一志十分修练。
心意常清常静,觉壶中天开地展。
堪赏玩,见龙蟠虎绕,坎离宫殿。
或变婴娇女姹,向明堂,便把悲翠帘卷。
祥瑞中间,认得本来头面。
手擎金丹大药,显无为功成九转。
神光灿,便跨鸾,奔赴琼宴。
白话文翻译:
不依靠荣华富贵,不留恋奢华的生活。
任凭亲人之间的怨恨,随它去吧。
万事都已忘却,专心致志地修炼。
心意常常保持清净,觉察到天地的广阔。
可以欣赏到,龙蟠虎绕的景象,像坎离的宫殿。
有时变成娇媚的少女,向明堂走去,轻卷悲伤的翠帘。
在吉祥的瑞气中,认清本来的面目。
手中捧着金丹和大药,显现无为而成的九次回转。
神光灿烂,便乘着神鸟,奔赴美好的宴会。
注释
- 荣华不藉: 不依靠荣华富贵。
- 富贵不恋: 不留恋财富与地位。
- 万事俱忘: 万事都已抛却。
- 一志十分修练: 专心一志地修行。
- 心意常清常静: 心里保持清净和宁静。
- 觉壶中天开地展: 感知到宇宙的广阔与开阔。
- 龙蟠虎绕: 形容气势磅礴的景象。
- 金丹大药: 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 显无为功成九转: 表现出无为而治的功效,达到九转的境地。
典故解析:
- 金丹: 道教炼丹术中所说的长生不老的药物,象征着修炼的成功。
- 龙蟠虎绕: 这是对风水和地势的描述,象征着吉祥和伟大的气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道士,著名的道教诗人,其作品多以道教思想为核心,强调修身养性与自然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马钰与姚元明的友谊之际,表达了对道教修炼的理解与追求,反映了元代社会对个人修养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满庭芳》展示了马钰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强调了超脱世俗的心境与追求内在的修炼。开头的“不藉荣华,富贵不恋”明白直接,昭示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坚定立场,表明他不为外物所动。接下来,诗人提到“万事俱忘”,展现了他对尘世纷扰的淡泊态度,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
诗中“心意常清常静”,用清幽的意象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明澈,体现了道教追求的理想状态。尤其是在“觉壶中天开地展”这一句中,诗人通过感知天地的宽广,表达了对宇宙的领悟与对自然的敬畏。
后面的意象,如“龙蟠虎绕”,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也隐喻了修炼者内心的雄心壮志。整体而言,此诗充满了对道教思想的礼赞,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荣华不藉,富贵不恋”:强调了对物质的放下与超脱。
- “妻男任交生怨”:指亲情关系中的烦恼,放手随缘。
- “万事俱忘,一志十分修练”:专注于心灵的修炼,放下世俗纷扰。
- “心意常清常静,觉壶中天开地展”:内心的宁静带来对宇宙的觉悟。
- “堪赏玩,见龙蟠虎绕,坎离宫殿”: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
- “或变婴娇女姹,向明堂,便把悲翠帘卷”:表达了对世间情感的复杂态度。
- “祥瑞中间,认得本来头面”:在吉祥之气中认清自我。
- “手擎金丹大药,显无为功成九转”:象征着修炼的成功,达到无为的境界。
- “神光灿,便跨鸾,奔赴琼宴”:描绘了理想境界中的欢愉与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 “手擎金丹大药”比喻修炼的成果。
- 拟人: “向明堂,便把悲翠帘卷”赋予情感动作。
- 对仗: 句式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超脱世俗、内心修炼的主题,展现了道教文化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强调了“无为而治”的道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蟠虎绕: 象征着力量与气势,代表自然的伟力。
- 金丹大药: 代表修行带来的智慧与长寿,象征着追求的目标。
- 明堂: 象征理想境界和精神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荣华”是什么意思?
A. 财富
B. 名声
C. 权力
D. 所有以上 -
“心意常清常静”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焦虑
B. 平和
C. 忧伤
D. 快乐 -
诗中“金丹大药”象征什么?
A. 财富
B. 修炼成果
C. 名声
D. 权力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人生哲学,但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 《静夜思》:借助自然景象传达乡愁,与《满庭芳》中的超脱心境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概论》
- 《道教文化与文学》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