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杨君谦致政赋此以致健羡十五首 其十五》

时间: 2025-02-04 18:10:57

碧山勾引步如飞,少日知閒古亦稀。

只有冯良年颇似,又非曾恼督邮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山勾引步如飞,少日知閒古亦稀。只有冯良年颇似,又非曾恼督邮归。

白话文翻译

在碧山间行走,步伐轻盈如飞,年轻时就知道闲适难得,这在古代也是少见的。只有冯良的年纪与我相似,但又不是因为恼怒督邮而归隐。

注释

  • 碧山:指青山,这里代指自然环境。
  • 勾引:吸引、引导。
  • 步如飞:形容行走迅速,轻盈。
  • 少日:年轻时。
  • 知閒:知道闲适,指懂得享受闲暇生活。
  • 古亦稀:在古代也是少见的。
  • 冯良:可能指某个历史人物,具体身份不详,但从诗中推测其年纪与作者相近。
  • 督邮:古代官职名,负责督察地方行政。
  • :恼怒。
  • :归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文人、画家,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苏州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人画代表人物,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沈周的诗文多表现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沈周为祝贺杨君谦辞官归隐而作。杨君谦是沈周的朋友,因不满官场而选择辞官归隐。沈周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杨君谦归隐生活的羡慕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在碧山间轻盈行走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杨君谦归隐的羡慕。首句“碧山勾引步如飞”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行走的轻盈,暗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第二句“少日知閒古亦稀”强调了闲适生活的难得,即使在古代也是少见的,进一步突出了归隐生活的珍贵。后两句通过提及冯良和督邮,暗示了归隐的原因和归隐后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杨君谦选择的理解和支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沈周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碧山勾引步如飞:以“碧山”为背景,描绘了在自然环境中轻盈行走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2. 少日知閒古亦稀:强调了闲适生活的难得,即使在古代也是少见的,进一步突出了归隐生活的珍贵。
  3. 只有冯良年颇似:通过提及冯良,暗示了归隐的原因和归隐后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杨君谦选择的理解和支持。
  4. 又非曾恼督邮归:通过提及督邮,暗示了归隐的原因和归隐后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杨君谦选择的理解和支持。

修辞手法

  • 比喻:“步如飞”比喻行走的轻盈和迅速。
  • 对仗:“少日知閒古亦稀”中的“少日”与“古亦稀”形成对仗,强调了闲适生活的难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杨君谦归隐的羡慕,体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山:象征自然和自由。
  • 步如飞:象征轻盈和迅速。
  • 少日知閒:象征闲适和难得。
  • 冯良:象征归隐和理解。
  • 督邮:象征官场和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碧山勾引步如飞”中的“碧山”象征什么? A. 自然和自由 B. 官场和烦恼 C. 闲适和难得 D. 归隐和理解

  2. 诗中“少日知閒古亦稀”强调了什么? A. 自然和自由 B. 官场和烦恼 C. 闲适和难得 D. 归隐和理解

  3. 诗中提及的“冯良”和“督邮”分别象征什么? A. 归隐和理解;官场和烦恼 B. 自然和自由;闲适和难得 C. 官场和烦恼;归隐和理解 D. 闲适和难得;自然和自由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文徵明的《归去来兮辞》:表达了辞官归隐的愿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唐寅的《把酒对月歌》:通过饮酒对月,表达了对自由和自然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沈周的《闻杨君谦致政赋此以致健羡十五首 其十五》与文徵明的《归去来兮辞》都表达了辞官归隐的愿望,但沈周的诗更注重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描绘,而文徵明的诗则更强调对官场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周诗集》:收录了沈周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明代文人画研究》:探讨了明代文人画的风格特点和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沈周的绘画和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