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黄存之东皋韵》

时间: 2025-02-04 15:49:32

负耒东皋下,沟塍稻秫分。

污邪争一溉,台笠事重耘。

豳雅春称寿,秦讴岁劳勤。

无功虚作传,农绩未如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负耒东皋下,沟塍稻秫分。
污邪争一溉,台笠事重耘。
豳雅春称寿,秦讴岁劳勤。
无功虚作传,农绩未如君。

白话文翻译:

在东皋的田野下,背着犁耕作,稻谷与秫米分开种植。
污水与邪气争相滋润,农夫在田间辛勤耕耘。
豳地的雅韵在春天中祝福长寿,秦地的歌谣在岁月中努力耕作。
然而无功的传说浮夸不实,农作的丰收远不及您。

注释:

字词注释:

  • 负耒:背着犁,指农夫耕作。
  • 东皋:东边的高坡,指农田。
  • 沟塍:田间的沟和埂。
  • 污邪:污水和邪气,这里指不好的水源。
  • 台笠:农夫的草帽,表示农事的辛劳。
  • 豳雅:古地名,豳地的雅韵,象征诗歌与文化。
  • 秦讴:秦地的歌谣,代表勤劳与传统。
  • 无功虚作传:没有实质功劳却被传扬。

典故解析:

  • 豳雅:源自《诗经·豳风》,代表古代对文化和诗歌的追崇。
  • 秦讴:指秦地的民歌,体现了秦汉时期的勤劳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文雷,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农民生活,具有朴素的风格。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创作于农耕季节,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同时也透视了农作物丰收与个人努力之间的关系。

诗歌鉴赏:

《次黄存之东皋韵》是一首描绘农村生活的诗,诗中展现了农民在田间辛勤耕作的场景,生动地描绘了农田的自然景观与农事活动。首句“负耒东皋下”,既是对田园风光的描绘,也是对农民辛勤的赞美。接下来的“沟塍稻秫分”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田间作物的种植情况,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农村图景。

诗中不仅有辛劳的农夫,还有对自然的反思,像“污邪争一溉”一语,暗含了对自然环境的忧虑,显示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社会的责任感。

最后,诗的结尾“无功虚作传,农绩未如君”则引人深思,表达了农作的真实与虚荣之间的对比。诗人对农民的辛勤劳动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社会评价的不满,旨在呼唤对真实劳动的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负耒东皋下:描写农民在东边坡地上辛勤耕作的情景,体现了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劳动者的形象。
  2. 沟塍稻秫分:细致地描述了农田的构造,展现了田间的耕种情况,体现农民细心的耕作。
  3. 污邪争一溉:暗指农民所面临的自然环境的问题,提醒人们关注农田的水源和生态环境。
  4. 台笠事重耘:强调农民的辛苦与勤劳,草帽是农民身份的象征。
  5. 豳雅春称寿:提到诗歌与文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 秦讴岁劳勤:描绘了传统的农民生活,展现了勤劳的美德。
  7. 无功虚作传,农绩未如君:反思社会对农民的忽视,强调真实的劳动成果不应被轻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污邪争一溉,台笠事重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描绘人们的生活状态,传达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农民的辛勤与付出,展现了对真实劳动的尊重,同时也对社会的偏见与虚荣进行反思,体现了对正义与真实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皋:象征自然与生机,代表农村的田野。
  • 沟塍:农田的结构,表现出农民的辛勤与细致。
  • 污邪:自然环境的问题,警示对生态的关注。
  • 豳雅、秦讴:文化的传承和传统美德的象征,反映诗人对文化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负耒”是什么意思?
    A) 背着犁耕作
    B) 休息
    C) 乘坐马车
    D) 采摘水果

  2. “污邪争一溉”中“污邪”指的是什么?
    A) 干旱
    B) 不好的水源
    C) 美好的事物
    D) 丰收

  3.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A) 农民不用工作
    B) 农作丰收不如个人的成就
    C) 诗人对农民的赞美
    D) 农民的辛勤劳动不应被忽视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家杂兴》 by 白居易:描绘乡村生活的诗作。
  • 《农夫与蛇》 by 现代寓言: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春晓》 by 孟浩然:同样描绘春天的田园景象,但更侧重于自然的和谐美。
  • 《归园田居》 by 陶渊明:强调隐逸生活与自然的结合,展现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农耕文化》
  • 《诗经与古代文学》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次黄存之东皋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