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占春芳 山塘闻杜鹃
声声血,丝丝泪,苦傍落花边。
满眼新蒲细柳,那堪往事如烟。
弦管闹人天。枉相思五十年前。
残脂剩粉都收拾,付与啼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深切怀念与苦涩。诗中描绘了血泪交织的情感,述说着对落花的惆怅;眼前的新柳如丝,似乎在提醒他那些已经如烟般消逝的往事。音乐声喧闹,令人心烦,却无奈地回想起五十年前的情思。最后,诗人把过去的残留之美与情感,都交给了啼叫的杜鹃,留下了无尽的哀愁。
注释
- 声声血:形容悲伤之声,如同鲜血流淌,表达深切的痛苦。
- 丝丝泪:指细微的泪水,象征着绵绵的忧伤。
- 那堪往事如烟:无法承受往事如烟般逝去,表达对过去的追忆。
- 弦管:指乐器的声响,这里暗指喧闹的音乐。
- 残脂剩粉:形容昔日的美人已不复存在,只有残留的妆容和回忆。
典故解析
- 杜鹃:在古代,杜鹃的啼叫常常被用来象征哀伤与思念,特别是在春天时分,杜鹃鸣叫更容易引发人们对往事的追忆。
- 五十年前:可能暗指诗人自身的经历或历史,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旭,清代诗人,以其词作见长,情感细腻,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历史和往事的追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日,正值杜鹃啼鸣之时,诗人站在山塘之畔,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唤起了对往昔情感的回忆,写下了这首充满哀伤与思念的诗篇。
诗歌鉴赏
《占春芳 山塘闻杜鹃》是一首充满情感纠葛的诗作,诗人以深沉的语调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自身的内心感受。开头两句,通过“声声血”和“丝丝泪”的对仗,生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忧伤,仿佛每一声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悲伤,令人感同身受。
接下来的“满眼新蒲细柳”,描绘出春日的生机与美好,但随之而来的“那堪往事如烟”却又使人感叹,往日的美好早已成为了历史的尘埃,难以追寻。诗人在此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
“弦管闹人天”一句,表现出春日喧闹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指责世俗的喧嚣掩盖了他内心的思念与痛苦。结尾的“残脂剩粉都收拾,付与啼鹃”,更是将过往的情感寄托于杜鹃之上,留下了深深的惆怅。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的描写衬托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深切怀念和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声声血,丝丝泪:用声音与泪水形象地传达内心的痛苦。
- 苦傍落花边:在落花的旁边,感受到花的凋零与自身的苦痛。
- 满眼新蒲细柳:描绘春日新绿的景象,反衬出内心的悲伤。
- 那堪往事如烟:对往事无法承受,表达了时间带来的无奈与失落。
- 弦管闹人天:音乐喧闹,打扰了内心的宁静。
- 枉相思五十年前:回忆五十年前的情感,感叹相思之苦。
- 残脂剩粉都收拾:对往昔美好的追忆已成往事,只剩下残留之物。
- 付与啼鹃:将所有的情感寄托于杜鹃的啼叫,表现出无奈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声声血,丝丝泪”,通过声音与泪水的描绘,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声声血,丝丝泪”,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杜鹃”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使其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追忆与无奈,表现出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的消逝,暗含着伤感与无奈。
- 新蒲细柳:代表春天的生机,反衬出内心的悲伤。
- 杜鹃:常被视为思念与哀伤的象征,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声声血”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痛苦
- C. 无奈
- D. 平静
-
诗中的“残脂剩粉”指的是什么?
- A. 新妆
- B. 旧情
- C. 旧物
- D. 过去美好的回忆
-
“那堪往事如烟”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态度是?
- A. 怀念
- B. 轻视
- C. 无所谓
- D. 愤怒
答案
- B. 痛苦
- D. 过去美好的回忆
- A. 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绘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常。
- 《离骚》:屈原的经典,充满了对理想与情感的追求与失落。
诗词对比
- 高旭与李白:高旭的细腻感伤与李白的豪放洒脱形成鲜明对比,但两者都表达了对个体情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