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日夕同文安君对月》

时间: 2025-01-27 03:10:28

林外霜风作夜声,入檐寒月似多情。

灯前炉畔深杯暖,更听昭君出寒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林外霜风作夜声,入檐寒月似多情。灯前炉畔深杯暖,更听昭君出寒行。

白话文翻译:

夜晚,林外的霜风发出声响,檐下的寒月似乎充满了情感。在灯前炉旁,深杯中的酒温暖人心,又听到昭君出塞的悲凉行曲。

注释:

  • 林外霜风:指夜晚树林外的寒风。
  • 入檐寒月:指月光透过屋檐照射进来,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 似多情:形容月光似乎充满了情感,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灯前炉畔:指在灯火和炉火旁边。
  • 深杯暖:指杯中的酒温暖人心。
  • 昭君出寒行:指昭君出塞的悲凉行曲,昭君是汉代美女,被迫出塞和亲,其故事常被用来表达离别和悲凉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秋夜,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和历史的沧桑,从而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色和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林外霜风、檐下寒月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充满情感的氛围。诗中的“寒月似多情”一句,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月光以人的情感,使得整个夜晚显得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后两句通过灯前炉畔的温暖和昭君出塞的悲凉行曲,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温暖和悲凉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限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张耒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林外霜风作夜声:首句描绘了夜晚林外的霜风,通过“作夜声”表达了风声的凄凉,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 入檐寒月似多情:次句通过“入檐寒月”描绘了月光,而“似多情”则赋予月光以人的情感,使得月光显得更加温暖和富有诗意。
  • 灯前炉畔深杯暖:第三句通过“灯前炉畔”和“深杯暖”描绘了一个温暖的环境,与前两句的凄凉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温暖的向往。
  • 更听昭君出寒行:最后一句通过“昭君出寒行”引入了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悲凉的深刻感受。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寒月似多情”,赋予月光以人的情感。
  • 对比:如“灯前炉畔深杯暖”与“更听昭君出寒行”形成对比,表达了温暖与悲凉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典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温暖和悲凉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 霜风:象征着寒冷和凄凉。
  • 寒月:象征着孤独和多情。
  • 灯前炉畔:象征着温暖和安宁。
  • 昭君出寒行:象征着历史的悲凉和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寒月似多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2. 诗中的“昭君出寒行”涉及了哪个历史人物? A. 王昭君 B. 杨玉环 C. 貂蝉
  3. 诗中的“灯前炉畔深杯暖”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凄凉 B. 温暖 C. 悲凉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夜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悲凉之情。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十月十日夕同文安君对月》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秋夜的自然景色,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历史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