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杂咏三首》

时间: 2025-01-27 03:56:52

穿篱两竹是龙孙,风叶萧萧便有闻。

却到葛陂心未已,更将甘雨洒川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窗杂咏三首 穿篱两竹是龙孙,风叶萧萧便有闻。 却到葛陂心未已,更将甘雨洒川原。

白话文翻译:

穿过篱笆的两根竹子,如同龙的后代,风轻轻吹过,竹叶发出萧萧声响,便能听到。 即便到了葛陂,心中的愿望仍未满足,还要将甘霖般的雨水洒向广阔的平原。

注释:

  • 龙孙:比喻竹子,因其形态挺拔,似龙之子孙。
  • 葛陂:地名,此处用作比喻,表示一个地方。
  • 甘雨:比喻恩泽或有益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其闲居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耒在某个闲适的午后,透过西窗观察到庭院中的竹子,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从而引发了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和愿望的抒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通过“穿篱两竹”和“风叶萧萧”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诗中的“龙孙”一词,既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形态,又赋予了它们一种神秘和高贵的气质。后两句则通过“葛陂”和“甘雨洒川原”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穿篱两竹是龙孙”,通过“穿篱”和“龙孙”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竹子的形态和气质。
  • 第二句“风叶萧萧便有闻”,以“风叶萧萧”的声音,增强了自然景色的生动感。
  • 第三句“却到葛陂心未已”,用“葛陂”作为转折点,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未满足。
  • 第四句“更将甘雨洒川原”,以“甘雨洒川原”的意象,寄托了作者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和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龙孙”比喻竹子,赋予其神秘和高贵的气质。
  • 拟人:“风叶萧萧”赋予风和叶子以人的听觉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龙孙”、“风叶萧萧”、“葛陂”、“甘雨洒川原”。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龙孙”象征高贵和神秘,“风叶萧萧”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葛陂”象征一个地方或转折点,“甘雨洒川原”象征恩泽和愿望的实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龙孙”指的是什么? A. 竹子 B. 龙的后代 C. 风 D. 雨

  2. “葛陂”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A. 转折点 B. 地点 C. 象征 D. 自然现象

  3. 诗的最后一句“更将甘雨洒川原”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 C. 对雨水的喜爱 D. 对恩泽的渴望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这首诗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但张耒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宏观把握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