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

时间: 2025-01-11 08:58:22

军中频宴乐,醉后拥雕鞍。

紫塞连天远,黄云拂地寒。

羌儿叱拨马,胡女固姑冠。

两两三三去,营门倚笑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军中频宴乐,醉后拥雕鞍。
紫塞连天远,黄云拂地寒。
羌儿叱拨马,胡女固姑冠。
两两三三去,营门倚笑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军中频繁的宴乐,醉酒之后骑着华丽的雕饰马鞍。紫色的边塞遥远无际,黄昏的云彩低垂,带来一丝寒意。羌族的少年们在催马,胡族的女子则打扮得妩媚动人。两两三三的人们走出营门,倾斜着身体,嬉笑着观看。

注释:

字词注释

  • 雕鞍:雕刻精美的马鞍,象征奢华和勇武。
  • 紫塞:指边疆的地方,常用来形容边塞的壮丽和辽阔。
  • 拂地寒:形容寒冷的黄云低垂,给人一种凉意。
  • 叱拨:指用言语驱赶、指挥马匹。
  • 固姑冠:固:把头饰固定好;姑冠:古代胡族女子的头饰,象征青春美丽。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紫塞”与“黄云”均可引申为边塞的自然风光,古代诗人常用此景来表达对边疆生活的怀念或抒发豪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敖英,明代诗人,性情豪放,擅长写边塞诗。其作品多描绘战争生活、自然景观,表现出对边疆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战争环境中,军队在边疆驻扎,士兵们在战斗间隙举行宴会,表达了对生活的享受和对未来的希冀。

诗歌鉴赏:

《塞上曲》是一首描绘边疆军中生活的诗,展现了豪放、豪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呈现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军营画面。首先,诗的开头“军中频宴乐,醉后拥雕鞍”,展示了军中士兵们的欢快与豪饮,尽管身处战场,却不忘享受生活的乐趣,反映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接着,“紫塞连天远,黄云拂地寒”则转向了自然景观的描写,紫色的边塞和低垂的黄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壮丽的意境,使人感受到边疆的辽阔与寒冷。接下来的羌儿与胡女的描写,生动展现了边疆民族的特征与风情,尤其是“固姑冠”的细腻描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多元和丰富。最后一句“两两三三去,营门倚笑看”,则呈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士兵们在忙碌之余,依然保留着对生活的幽默和乐观。

整首诗以其生动的场景、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边塞生活的复杂性,既有战斗的紧张,又有生活的欢乐,堪称明代边塞诗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军中频宴乐:军队频繁地举行宴席,展示了士兵们的豪情与生活乐趣。
  2. 醉后拥雕鞍:喝醉酒后,骑着华丽的马鞍,彰显了士兵们的英勇和奢华。
  3. 紫塞连天远:描绘了辽阔的边塞风光,表达了对边疆的感慨。
  4. 黄云拂地寒:低垂的云彩带来寒意,增添了边疆的苍凉感。
  5. 羌儿叱拨马:羌族少年在驱赶马匹,展现出少年的活力。
  6. 胡女固姑冠:胡族女子打扮美丽,强调了边疆文化的多样性。
  7. 两两三三去:士兵们成群结队走出营门,表现出人们的亲密关系。
  8. 营门倚笑看:营门前嬉笑观看,展现了生活的轻松愉快。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醉后拥雕鞍”与“羌儿叱拨马”形成了对仗工整的结构。
  • 比喻:通过自然景观描绘,间接表达士兵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边疆风光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豪放不羁的精神风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雕鞍:象征华美与奢华。
  • 紫塞:边疆的辽阔与壮丽。
  • 黄云:自然的变化与寒意。
  • 羌儿、胡女:反映边疆民族的特点和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雕鞍”象征什么?

    • A. 简陋
    • B. 奢华
    • C. 贫穷
    • D. 传统
    • 答案:B
  2. 诗中“紫塞连天远”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繁华
    • B. 寂寞
    • C. 辽阔
    • D. 贫瘠
    • 答案:C
  3. “营门倚笑看”表达了士兵们的什么情感?

    • A. 忧愁
    • B. 欢乐
    • C. 厌倦
    • D. 决绝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燕歌行》

诗词对比

  • 敖英的《塞上曲》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壮丽的边疆风光,但前者更侧重于军营生活的欢愉,而后者则突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边塞诗研究》
  • 《古典文学与军事文化》